安溪新闻 发表于 2011-7-5 17:05

45℃打铁铺里“铁人”夫妻战高温

  昨日下午3时,热!热!热!人们一有机会就躲进空调房里。

  而这时,惠安县城关中山北路285号打铁铺里,胡金山和老伴王银华在45℃以上的高温条件下,捶打錾(音zàn——编者注)子。

  苦中作“热” 30分钟打制10支錾子

  坊间有这么一句俗语:世间三行苦,打铁、撑船、磨豆腐。45℃高温下打铁,可谓苦中作“热”。昨日,记者在惠安县城关见到不怕热的“铁人”。

  胡金山今年59岁,身材瘦小,佝偻着背,黑背心、长裤。他熟练地清理炉子、生火,往炉子里放钢筋。老伴王银华今年52岁。她穿上围裙,拿起锤子,等着帮忙把钢筋打制成錾子。这种錾子是建筑工地常用的一种工具。

  打铁是体力活,但王银华一点也不逊色。一两分钟后,胡金山夹出钢筋放在铁砧上,开始用锤子锻打,打完一下,王银华抡起锤子,用力且准确地打在钢筋上,这样你一下我一下,十多个来回后,錾子形状显现。胡金山放回火里让它“烤”一会儿,继而放到冷水里,錾子就大功告成了。此刻,两人的汗水湿透衣裳。

  胡金山夫妇连续忙活了30分钟,打制了10支錾子,没喝一口水,也没有走到铺子外面透透气。要知道,铺子仅20平方米,没有通风口,炉火“烤”得无比闷热,唯一的降温工具是两台发出吱吱响的电风扇。

  “每天要干活七八个小时。”王银华说,三十多年来,他们已习惯了。“今天铺子里的温度超过45℃。”

  一天耗20公斤煤炭

  邻居免费来烧水

  每天,胡金山打铁,需要耗费15公斤—20公斤煤炭,打制百来支铁具。每天都有不同的顾客送来铁制品,有锄头、刀、模钳、工厂模具等,让他俩帮忙加工。“累是必然的,可长年累月下来,倒也习惯了。”胡金山说,平日里就多喝水,多吃饭,多注意休息。

  烧得正旺的炉子上永远都有水壶的身影,都是邻居家的。“充分利用资源,附近四五户人家都来我们打铁铺烧水,免费的。”王银华说,水烧开了,邻居就取回煮饭或是当开水喝。因为铺子离家里有十几分钟的路程,搬运很辛苦;胡金山铺子里打好的成品,就寄放在邻居家,让他们帮忙保管,防贼偷。

  手工打铁渐没落 后继乏人

  用锤子锤铁时,火花飞溅,胡金山和王银华手臂上有多处被火花溅伤的痕迹,清晰可见。

  虽然这么辛苦,而且两人都50多岁了,他们仍坚持在打铁铺里辛苦劳作。王银华说,加工一支錾子2元,一支模钳5元,一天有时候可以赚一百多元。“现在还能做,就多做一些,日子也能过得更好。”

  早年,中国农村几乎村村都有这么一个小小的打铁铺,且位置都是比较显眼的地段。而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打铁生意已陷入困境,昔日的手工打造,现在许多已被机械化制造所取代。王银华说,两人上了年纪,再过一两年干不动了,孩子已有另外的工作,打铁这项技术活无人问津,也没人愿意来接手。

  他们隔壁那家打铁铺,经营者也是一对夫妻,比他们年轻十多岁。丈夫黄文龙说,他可算是惠安最年轻的打铁匠了。“以后我们不做,就没人愿意做了,大家都怕苦。”他有点遗憾地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45℃打铁铺里“铁人”夫妻战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