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溪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59|回复: 0

[安溪新闻] 安溪龙门镇洋坑村:昔日“跌死虎” 今朝“聚宝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5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崩岗地村民住进环境优美的安置小区

  驱车来到安溪龙门镇洋坑村,在刻有“造福工程”的大石头后面,30幢两三层高的民房整齐排列。楼前,新落成的公园花木扶疏,几个老人或散步其间,或在石椅上休憩。这个“幸福小区”里的55户人家,以前是居住在崩岗地周围偏僻、陡坡、低洼地带或危房中的住户。在政府的组织下,他们整体搬迁并集中安置在这里。

  如果没有绕行到小区背后,看到强力削坡留下的痕迹,谁能想像,这里曾是千沟万壑的崩岗侵蚀区。2006年以前,小小的洋坑村就有崩岗226处,总面积4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3.34平方公里。“洋坑崩岗跌死虎”,成了百姓口中流传的俗语。

  “那时候,广播里一说暴雨要来,我们就赶紧搬到山下学校,打好几天地铺,直到警报解除才回家。现在,日子过得安心多了。”“以前一下雨,遍地是滚滚‘红流’,现在溪水清澈,能照见茶山倒影!”“房子的地基,小区周围的水泥路、公园,这些基础设施都由政府买单,只有盖房子要我们自掏腰包。”“南翼新城工业区就在家门口,以后再也不用出远门找工作了。”谈起集中安置的好处,村民们眉飞色舞。

  首战告捷,洋坑人乘胜追击。根据规划,幸福小区还将继续建设两幢18层的商住楼和65栋别墅,届时将能容纳300户住户1000多人,也就是说,洋坑全村2200人将有一半在设施完善的小区内生活。

  这仅仅是安溪崩岗治理的一个缩影。事实上,经过政府和群众滴水穿石的努力和多样化的治理探索,安溪魔术般地把崩岗侵蚀区变成了工业园区、生态旅游区、水保生态区、经济作物区。距离“幸福小区”不远的另一片崩岗治理区,三年前被村镇发包给种养大户陈世哲进行保护和开发。如今,这里建起了120亩有机茶园和350亩经济林,四周空地和道路两边,桂花、玫瑰、紫玉兰等观赏花草摇曳生姿;引进生猪养殖技术,建起大型沼气池,形成以“猪—沼—果(茶)”生态循环模式运转的农业综合示范场,年产值达1100多万元。不仅如此,旺旺集团福建总厂、泰兴特纸有限公司、天湖生态旅游休闲中心……如今这些在龙门镇内星罗棋布的大项目脚下,都是崩岗区治理“淘换”出的黄金地、“聚宝盆”。

  新的“魔术”在演绎。2012年,除省级重点项目投资3750万元外,安溪计划投入6770万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66万亩,其中治理崩岗207处。 (记者 郑意凡 通讯员 章财根 谢巧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