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溪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59|回复: 1

[安溪新闻] 安溪民营书店遭遇生存危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1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讯 (记者苏高明 林育金)随着网购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店租的飞涨,民众阅读习惯和生活方式悄然转变,茶乡不少民营实体书店正遭遇生存危机。

这是“句号”还是“拐点”?记者就此集中走访了部分业内人士,倾听他们转型变通,破局自救之策。

民营书市渐趋冷清

开办于2000年的阳光书店,就完整经历了这场民营书市逐年趋冷的转变。

“五六年前,我们主要批发教辅图书,将售书对象锁定为学生。”阳光书店的老板叶小阳说,2006年是个转折点,教辅图书的销售量开始走下坡路,杂志、报刊零售只占很小的份额,文学类书目经营更加惨淡。后来书店改为以零售为主,丰富了图书品种,但销量仍然无法和以前相比,且每况愈下。

叶小阳坦言,“成本的上涨及网络书市的冲击让书市彻底进入冷清状态。尽管店面不过几十平方米,但因为地处闹市,每月的租金就要三千多元,人工成本2000元左右,有些不堪重负。”

在城区,汉墨、毓秀等五六家书店的经营状况,亦与阳光书店相同。因市场进入淡季等原因,育仁图书已挂出转让经营的招牌。前些年曾在城区布局连锁经营的夜风书屋,早已关门另谋出路。而在龙湖客运站附近的珍凤图书店,则留出一半店面兼营文具,以维持店租及人工费用。基于市场利润原因,部分商超也把先前开设的图书专柜取缔,换成其它商品货柜……

网络冲击当属首因

每当谈到实体书店经营不景气的原因,书商们都会或多或少提到网络书店的冲击。城区毓秀、育仁书店等商家认为,网络书店折扣大、免运费等优势着实很有吸引力,确实“抢”走了不少顾客。

而电子书则因多数免费,且携带方便,渐成茶乡年轻一族青睐的阅读渠道。“有些书不是非买不可的,想看时到网上搜索一下就可以了。”市民陈小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周围很多朋友都习惯在网上看书。

“2000年城区少说也有10多家书店,现在估计只剩下一半了。” 在龙湖经营图书的何进水说,除了书店数量上锐减之外,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民营书店的“布局”也在发生着变化———部分民营书店撤离中心城区,或是转行,或是走“兼营搭售”的路子。

采访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过度依赖教辅类图书、经营方式守旧、遭受网络书店和电子阅读冲击,是许多民营书店“受困”或停业的主因。

此外,资金欠缺及经营方式单一、购书环境“不尽人意”,也极大制约着自己的生存空间。

精准定位十分关键

安溪民营书店的生存困局,是否意味着茶乡人的阅读总量正在下降?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了蓬莱镇“翰墨书斋”,看到店内《小小说》、《故事会》、《读者》等休闲杂志卖得十分红火。

店主柯艺彬透露,该店走的是“混搭”的路子,既经营文史社科类图书,也搭售教辅书籍。“要注重细节服务,在店里站着或坐着看书挑书都可以,茶水免费供应。因为我选择在乡镇经营,店租相对便宜,顾客主要是学生或社会年轻群体。”

“明年打算开一个小型校园书吧,主要出售一些文艺类作品,特别是一些名著,目的是让爱书的人到书店逛逛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柯艺彬信心满满地说。

多家民营书店业主表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读书愈加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内容之一。他们最需要的是“对味书”,和“相对宽松、有书香味”的购书环境。因此,选择合适的定位,才是民营书店经营下去的关键。

多元经营或为出路

多元化经营,是民营书店实现“市场救赎”的最有效手段。

阳光书店叶小阳表示,现在只做休闲杂志太过单一,对于经营大众图书的小书店,单纯卖书对读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小。“打算往咖啡厅、茶座等多元模式发展。”

汉墨书店负责人也表示,正构思向集酒吧、阅读区、网吧等为一体的方向发展。

“虽然民营书店缺乏雄厚的资金,但它比较灵活,对市场的反应快。”对于将来的方向,珍凤图书负责人何进水设想的是,实行社区书店的“小”连锁经营,根据不同社区的文化层次和文化结构,选订一些精品图书,使顾客在社区书店买书比网上更方便。

对此,县文体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图书市场在茶乡永远不会消失,无论网络书店还是实体经营,满足茶乡民众需求及差异化经营才会有“活路”。

来源: 安溪报-安溪新闻网
发表于 2012-7-13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服务理念才是出头之处啊。不是卖书,而是文化的传承之所。这才有生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