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溪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83|回复: 2

[安溪新闻] 茶乡学子亟待就“地”施“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0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讯 (记者徐仰望)每年,我县都有一大批大中学生入学,又有一大批大中学生学成毕业。入学前,他们会选择什么样的学校、专业?毕业后,他们是否会在茶乡发展?选择专业是否能在安溪找到合适岗位?企业又如何用好本地人才促进发展?这是当前安溪人才工作的重要课题。

专业不对口造成就业“肠梗阻”

家住龙湖菜市场的李国平,今年大学毕业,暑假却为寻找工作而发愁。4年前,为了确保录取,他填报省外的兰州大学,第一志愿数控专业,投档分较低,被调剂到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如今,他想考公务员,竞争激烈,机会渺茫,想到企业上班,适合的岗位太少。

小李准备到位于湖头的福建晶安光电有限公司寻找就业机会,这是他在网上看到一条该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研发人员15人,博士/硕士学历,技术人员/管理55人,本科/大专学历,物理、化学、光电、微电子等理科专业,博士年薪12万,硕士月薪4000——6000元,专业技术人员2500——4000元。”

因为专业不对口,小李被公司拒之门外。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张连锋介绍,公司人才招聘共分三期,首期招聘,只招到一半左右,缺口还比较大,接下来还将继续招聘二期、三期。张连锋说:“本地大学生录用的并不多,主要是由于专业不对口,只能忍痛割爱。同等能力下,我们会优先考虑,毕竟本地大学生更加稳定。”

据了解,我县茶业、工艺品业以及光电等新兴产业等的企业,都急需大量人才,为了解决人才缺口,不少企业只能从外地聘请,如三安光电园就聘用不少台湾人才,八马茶业则到西南大学聘请茶学硕士等。为了留住这些人才,企业除了提高薪资,有的甚至要提供套房、配送专车,或采取安溪工作、异地安家的模式。

那么,企业定向培养人才是否可行?县工艺品同业公会会长陈明辉介绍说,定向培养人才时间长,而且不稳定,跳槽频频,容易造成违约。因此,目前工艺品企业多数采取高薪聘请、内部培养研发人才,或者与美术院校合作,由他们提供设计图纸,再进行产品研发。

让本土人才与本土企业对上号

县人事部门的一组数据显示,当前我县大学生“外流”的还比较严重:近几年,我县每年考上大学的本科生有5000人以上,可每年毕业后回安溪就业者却不到1000人。事业单位招聘相对乐观一些,全年大约能招聘到三四百人,回到本土企业就业的大学生非常少。

在我县全力破解企业用工荒,高调引进各行业领域建设人才的同时,如何有效引导本土人才理性选择学校和专业,并在就业竞争中培育回乡创业潮,让本土人才与本土企业对上号,俨然已成安溪人才建设的重要课题。

县劳动社会保障局就业中心主任孙东水认为,学生要转变观念,在择业就业中,不唯高文凭,不唯大城市,不唯热门专业,技能才是关键,要实事求是,不必好高骛远;社会劳动保障部门与教育部门合作建立志愿填报咨询机构,为安溪人才与企业牵线搭桥。

近几年,我县三所开设茶艺专业的职校,毕业生持续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令前来招聘的用人单位负责人大为感慨:每月花两三千元工资就很容易招到本科毕业生,而四五千元工资却很难招个职校毕业的茶艺师。

许多几经辗转后又回乡就业者向记者坦言,当前,安溪一批新兴工业企业正在崛起,如光电产业、信息技术产业、茶业企业,这些企业待遇高,就业环境也较好。而大城市的生活成本不断上升,特别是高昂的房价、子女教育投入等正抵消掉薪资的高出部分,实际净收入正慢慢缩小。

县公务员局人才中心主任章友成认为,吸引大学生本土就业,可以通过创建县级见习基地,由企业提供见习岗位,与院校联系,让大学生与企业多接触多了解。同时,可建立人才储备机制,为我县企业提供高层人才,促进企业转型,为我县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责任编辑: 陈永坚】


来源: 安溪报-安溪新闻网
发表于 2012-7-21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建立人才储备机制,为我县企业提供高层人才,促进企业转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3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建立人才储备机制,为我县企业提供高层人才,促进企业转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