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村民在家编竹盘
“宁做尤俊牛,不做尤俊媳。”安溪尚卿乡尤俊村曾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往昔贫困由此可见一斑。如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借助农耕文化游吸引了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自身发展更是有了让人刮目相看的变化。
生态村里好风光
玉树楼龄三百年
尤俊村不大,坐游览车,一个小时左右,村庄就逛了个遍。一条尤俊溪穿村而过,溪水上游,古老的土楼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据村民介绍说,土楼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当年,谢姓居民的祖先为了抵御盗匪建造了这座土楼。经历了几百年风雨,土楼略显沧桑,后人加以翻新、改造,仍在土楼里享受着怡然自得的生活。
土楼古色古香,门上还有“玉树永贞”石刻,一副不知何时所贴的红纸对联,横批上写着“玉树楼”。
环绕整个村庄的,是8000多亩国公山公益生态林,郁郁葱葱,十分养眼。村党支部书记谢万年说,尤俊村可是安溪县自然生态保护较好的村庄,去年12月,还被泉州市环保局授予“泉州市生态村”称号。
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命题,在尤俊村有个很简单的体现,在当地干部的带领下,大家都十分珍惜大自然赋予的秀美风貌和独特环境资源。

百年榕树与土楼呼应,吸引不少游人。
农耕文化魅力大
特色产业促发展
重视自然环境保护的同时,尤俊村也发展了不少特色产业,解决了村里不少就业问题。
以前因为贫困,村民多出去打工,一些村民在外面学会藤铁制作工艺,回来开小作坊,后来就逐渐形成规模,现在,尤俊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藤铁制作的手艺。谢万年介绍,村里藤铁企业总数达到19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7家,产品远销欧美。
值得一提的是,不但企业赚钱,村民以土地、资金入股参与企业,工资加上年底分红,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富起来。而村里完成了进村公路2公里的拓宽硬化道路,村民休闲广场、老人活动中心也先后建成。
除了藤铁工艺,村里还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先后创办尤俊茶筛编造厂、蜂蜜茶油综合加工厂、专业养鸡场,并种植铁观音茶园、红柚、油茶、麻竹,建设绿色蔬菜食品基地等。
4年前,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气,尤俊村更是办起了乡村旅游,打出农耕文化旅游的旗号。
●乡村名片
尤俊村位于安溪县尚卿乡西南部,距县城49公里,现有村民450户,人口1861人。在这几年的建设中,村里特地请来专业规划人员,借助现有资源,做好村庄的整体规划,开发生态农家乐旅游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村级道路拓宽硬化工程、公益事业工程、企业配套设施工程。同时,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相结合,拆旧建新,改水改厕,组建村级环卫队,抓好村居美化绿化工作。在村区主干道设置3个垃圾屋和130多个流动垃圾箱,配备1辆保洁车,聘请专业保洁人员,并对全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转运、集中填埋。
(来源: 泉州网-东南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