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斗土楼外景
本报讯 (记者罗剑生 通讯员洪金示 文/图)辉斗楼坐落在安溪龙涓乡宝都村,系安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道光甲申年(公元1824年)。历经近190年的风雨,土楼依旧挺拔屹立,仍可见当年的恢宏。
辉斗楼建在海拔900多米的“和尚顶”山腰部,左右矮山夹峙,楼前山谷视野开阔,远处群山连绵,溪水从山顶流下环绕圆楼,前方茶园翠绿。
辉斗楼辉煌时曾住过300多人,数十年来,土楼后裔陆续迁出,如今只有82岁高龄的杨三春老人和妻子与土楼相伴。老人见有客人来,总是很高兴,他喜欢带客人到处走走,介绍这座祖传老宅。
我们随着老杨登上二楼,木质楼梯“噔噔”作响,让人仿佛回到数百年以前的村居生活。土楼房间全用木头建成,内沿设窗棂,光线极好。这座土楼最独特之处在于二楼半圆形处又加了一层,变成前面两层、后面三层。前低后高,顺应山势,错落有致。从第三层往下看,可以瞧见整个土楼,也可望见村庄的田野,视野开阔。相关记载表明,这种形式的土楼在福建圆楼中仅此一例。
辉斗土楼内部
辉斗楼直径约33米,面积约800平方米,四个楼梯将土楼分为四部分,共有42间房。土楼除了设内通廊之外,在后半部第三层及前半部第二层的外墙一侧加设“隐通廊”,两侧楼梯连通,据说是为了供防卫之用。
辉斗楼的外墙用土夯成,墙基用石头砌成,高约2米,楼顶是瓦片,四周均有瞭望孔。大门用防火材料——桐木制成,厚约10厘米。门楣设有水槽,可从上面浇水灭火,另外还有两个枪眼。墙体厚1.5米,门洞使用的材料是花岗岩,异常坚固。
杨三春老人告诉记者,这座楼属蜂巢穴,院内不设水井。楼后有一条水沟,水渠通过暗沟流进水沟,就可以随意取水。民国初年,一队土匪来到宝都村抢劫,全村400多名村民躲进土楼,土匪攻打了数天也打不下,只好撤离。
辉斗楼的两侧是护厝和书房。现尚存几间护厝,作厨房之用。老人介绍,在泉州市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考古人员认为,这是泉州现存唯一的圆形土楼,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来源:泉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