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溪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53|回复: 0

[安溪新闻] 安溪魁斗镇鲁藤"甘蔗村"百年坚守 三举措做大甘蔗产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30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泉州网-泉州晚报讯 (记者罗剑生 通讯员章桂林 王秋霞)安溪县曾是一个甘蔗种植大县,上世纪90年代,仅湖头、魁斗、城厢等乡镇种植面积就达8597亩。随着铁观音种植的兴起,如今已经很少看到甘蔗了,只有魁斗镇鲁藤村还种着30亩甘蔗。种植面积虽少,但甘蔗却畅销厦漳泉,每亩利润达到2万元。

    以往全村种植甘蔗

    鲁藤村种植甘蔗的历史,要追溯到清朝末年。100多年来,该村很多人继承这一传统,把甘蔗种植当成主业,上世纪80年代以前,村民都种植白皮甘蔗,用于榨糖。

    今年60多岁的蔡旺火,小时候就跟着父辈在田地里种甘蔗。据他介绍,种植甘蔗最鼎盛时期是在上世纪80年代,那时,不仅鲁藤村,魁斗镇周围乡镇家家户户都广泛种植甘蔗。一到种植季节,男女老少都到甘蔗地帮忙。

    “甘蔗一般在每年3月份种植,一节蔗尾可长出三根甘蔗。为防虫害及让甘蔗长得更高,要经历七八次掰叶,把掰下来的叶子埋进土里当做肥料,到了11月就可收成。”蔡旺火说。

    据鲁藤村党支部书记蔡海岸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全村甘蔗种植面积还有几百亩,可以称得上是个“甘蔗村”。当时只要走进鲁藤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蔗农忙碌的身影。

    曾是糖厂主要蔗源

    “那时每当鲁藤村甘蔗丰收时,可看到一辆辆运甘蔗的拖拉机停在甘蔗田旁,蔗农们在地里忙着砍甘蔗,车主们则把一车车甘蔗运往安溪糖厂榨糖,有时一天要跑好几趟。”当时该村拖拉机车主蔡久同回忆说。

    创建于1970年的安溪糖厂,顺应时代潮流,扩大规模,至1990年,生产白糖2303吨,产值483万元,40%的蔗源就来自鲁藤村。

    “甘蔗下种当年有收成,次年产量达到最高,可以连收4年。加上政府、糖厂的支持,种甘蔗成了鲁藤村农民增收最快的途径之一,且糖厂采取‘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方式,使得鲁藤村的甘蔗一度成为糖厂主要蔗源,蔗农不用担心销路。”蔡海岸说。

    上世纪90年代末,因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种甘蔗的人越来越少。由于蔗源锐减,且亏损严重,安溪糖厂破产。但鲁藤村及时稳定传统甘蔗种植产业,不断改良更新甘蔗品种,推广生物肥种植,提高黑皮甘蔗单产,产品远销厦漳泉,供不应求。

    三举措做大甘蔗产业

    “虽然鲁藤村目前的甘蔗种植规模只有30亩,但魁斗镇今后将引导村民发展‘家庭农场’,借鉴国内外先进甘蔗种植模式,扩大甘蔗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蔗农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魁斗镇党委书记陈钦强说。

    近年来,魁斗镇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鲁藤等村的蔗糖产业作为重要优势主导产业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有关专家建议,“三举措”可以做大甘蔗产业,即创办甘蔗专业合作社,科学管理、科学定价,注册甘蔗商标;聘请专家,打造品牌,开展甘蔗种植技术培训,为村民提供产品市场价格等服务;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

    (来源: 泉州网-泉州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