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章桂林)日前,记者在龙门镇龙门村林智阳家里偶然发现许多红色歌谣,虽然已尘封多年,纸张有些泛黄,但字迹还是那样的清晰。林智阳告诉记者,这些红色歌谣是由其先父林才佳收集整理的,一直珍藏着,如今把这些红色歌谣公诸于世,让后人知晓,也算是向建党90周年献上一份薄礼。
“红军纪律真严明,爱护老百姓,不打白(骂)士兵,公买卖、不相欺,保护小商民,工农两兄弟,更加要相亲……”这首红军歌《木(牧)羊调》阐述了当年安同南苏维埃红军的性质,揭示了安同南苏维埃红军的宗旨和主张,展现了红军良好的精神面貌。
除了这首红军歌之外,还有《青年十劝妹歌》、《青年妇女们的歌》、《六月割稻歌》等6首红色歌谣,也是创作于1935年,有牧羊调的、四川调的等。截止目前,已整整尘封了76年,不为外人所知。
那些曾经的歌谣,“断头只当风吹帽,负伤如挂大红花”——当年的红军将士如此视死如归,又有着如此这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幽默又豪迈。
“工农哺动叫一声,土豪劣绅杀干净,全中国就能太平”——当年受苦受难的人民对土豪劣绅如此的痛恨,向往和平的生活,反抗的决心坚定又纯粹。
“无产阶级劳苦群众个个多欢迎”——当年安同南红军在安同南苏区的老百姓心中是如何的深入人心。
还有“中国各地起红军,捉土豪,分田地”、“大家团结起来,杀尽一切反动派”、“工农兵,建设政权苏维埃”……这些直白质朴的文字,记录了曾经的旋律和心声,传递着不变的忠诚和信赖。这些曾经的歌谣,是那段战争岁月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