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08网福州11月17日电(记者康淼)福建省安溪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近年来立足农村实际,探索改革支农信贷模式,在217个行政村设立“乡村贷款助管小组”,聘请“助管员”协助发放支农贷款。截至目前,安溪县农信社已通过这种信贷新模式发放支农贷款3亿多元。业内人士指出,“助管模式”解决了农村金融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完善了农村信用环境,同时促进了当地农信社业务的快速发展。
两天突击放贷900亿 四大行成信贷急先锋 外资行QDII收益多为负
尚福林叫停一个月内期限产品 外资行集体上调外币房贷利率 韩友利银行称巨亏拟起诉3外资行 张建国:淡马锡愿增持建行股份 业绩稳增 银行股或展开修复行情 和讯2011银行业峰会网络参会征集 试点“助管员”制度:收集农民金融需求
高铭厂是安溪县虎邱镇林东村主任,他还有一个身份县农信社乡村贷款助管员。高铭厂告诉记者,林东村是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全村3300多人的生活几乎全部靠茶产业。茶业是一个投入相对较高的农业产业,很多人因为没有前期资金投入而不能发展生产,没办法脱贫。2008年,安溪县农信社在林东村开展支农贷款改革试点,高铭厂被聘为“助管员”,同时受聘的还有另两名村民,3人组成一个“乡村贷款助管小组”。
经过安溪县农信社开展的统一培训,高铭厂等人学习了贷款通则、合同法等经济法规,以及银行贷款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随后,农信社工作人员和他们一起来到村里,进行动员和宣传。村委会活动中心大门上挂着一个牌匾“乡村贷款助管小组”,村委会还挂起了《乡村贷款助管小组管理办法》,清楚地介绍了“助管员”的职责,并公告“村民如果有资金需求,可以到助管小组报名”。
高铭厂说:“农民很朴实,文化程度很低,加上林东村离县城很远,很多农民明明有资金需求却不知道如何向金融机构申请。农信社在村里设立助管小组后,很多人来报名。村里的情况我们都比较熟悉,谁的信用、道德比较好,谁比较需要资金支持,我们基本上都能掌握。经过助管小组3个人讨论后,我们把核实的名单报到农信社。”农信社有了这份名单后,再进行贷款条件审核,然后将审核后的名单在村委会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最后,信贷员选择一个时间,现场到村委会办理贷款手续。
安溪县西坪镇后格村助管员黄连城说,以前很少有金融机构到村里来,村民要获得贷款很难。其实,农民对资金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后格村共有600多户村民,400多户都提出贷款了需求,通过助管员从农信社平均每户都获得2万-4万元贷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