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是淮山的收成季节
说到安溪人们往往就想到茶叶,想到铁观音,不过,在安溪长坑有个叫山格的村落,这几年来当地村民渐渐从茶农转变成淮山农,而且还干出了一番大事业。如今,在市场的热捧下,产自山格的淮山,开始走上了打品牌、进商超、资本运作的现代化之路,除了进行技术改良、深加工,扩大收购规模,还通过与上市公司下属单位合作,聘请代言人,推广品牌打响山格淮山的名号,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借壳上市”的目标。
产销:收购价年年攀升
近几年来,山格淮山通过技术改良改变以往隔年轮种的状况,达到增收目的;通过面线、米粉、月饼等深加工方式,扩大收购规模。正是这样的产业基础,为日前举行的首届安溪淮山节提供了强大的底气。这次淮山节评选出淮山王,奖励万元,并举行了全省首个淮山产业促进会授牌仪式。
“两三年间,我们要在安溪发展1万至3万亩的淮山种植田。我们有信心让淮山成为除茶业之后的第二个安溪知名产业。”福建省商业联合会黄秘书长介绍说,经过调研,他们认为这项发展计划是可行的,在全省范围内,安溪的山格淮山品种比较特别,不容易煮烂,具有市场推广的优势。
“在安溪铁观音的盛名之下,其他安溪特色产业被忽视了。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借鉴成熟的茶产业运作模式,丰富当地产业结构,引导更多村民致富。”安溪县茶果局蔡建明局长在淮山节上说。
“收购价这几年一直在涨。”当地村民一脸欢喜。
拍卖淮山王的现场人山人海
山农:年入10万元不是梦
从单纯茶农“转职”过来的淮山农陈建明说,原本他只种茶叶,但是由于品质上不去,每年赚的钱并不多。从2005年开始,他开始全面改种本地的山格淮山。“上海、广东一带都有人过来收购,收购价从原本的每斤4元逐渐提升到现在的每斤8元,比之前单纯种植茶叶的利润要高。我现在有三亩地,每年每亩能收成4000斤,按每斤8元的价格来算,一年下来能有10万元的收入。”他说。
本地加工厂对于山格淮山收购价的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2003年9月,安溪长坑山格淮山加工厂正式成立,当年按高于市场价1元、保底价为2.4元的价格收购淮山,使用真空包装技术,向各地市场发货。2004年,安溪长坑山格淮山真空包装产品,经省农林大学教授林河通指导,成功注册商标,产品供不应求,淮山市场价涨到每斤3.5元。淮山市场价年年攀升。安溪长坑淮山种植户尝到甜头,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7年,山格村成立安溪首家淮山专业合作社,2011年,成立安溪县首个“淮山产业技术研究会”。2011年,安溪长坑又成立安溪山格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走专业化、品牌化、标准化道路。
目前,淮山精装、淮山原薯、淮山营养米粉、淮山手工面线、淮山营养粉、淮山酥等淮山系列创新产品,已经出现在泉州各大商超的货柜上。
泉州的淮山可以长得这么大
瓶颈:隔年生产产量难增
目前,山格村近万村民中有90%种植淮山,2011年全乡种植面积达1500亩,产量3000多吨。传统技术种植淮山最大的特点就是隔年生产,由于土壤的微生物不足,每年清明前下种,年底12月收成后,第二年的土地就只能放空,不能再种植。“我们一般都会先种一年水稻过渡一下,过一年后才会再种淮山。”村民说,虽然眼下村里成立了淮山促进合作社,种淮山的利润也越来越高,但是隔年生产的问题仍然困扰着生产规模。“量不足,我们就无法有足够的淮山进行深加工,无法及时供应新鲜的当季淮山。”安溪山格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眼下销往商超的都是经过加工的淮山产品,真正新鲜的淮山却由于产量不足、运费等问题无法及时供应给超市。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着手解决。”福建省乾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级农艺师张焯柏说,他们已经有投放市场多年的成熟有机肥料,这种肥料由肥粪、微量元素及土壤的有益微生物组成,可以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让土壤每年都能保质保量地生产淮山。只要产量能上去,接下来公司还将与山格这边进行更多的深度加工合作,把具有药效的淮山加工制成面膜等。
“明年清明时,我们就会向村民推广有机肥料,实现年年耕种的目标。”山格淮山专业合作社的社长陈主义介绍说,目前他们正式与福建省乾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龙辉闽台高科技植物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福建省乾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2010年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母公司为上市的香港乾龙控股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认为,如此合作意味着生长在安溪田间地头的山格淮山,有望借助外来力量,最终实现成功上市的目标。
互补:山上种茶田里种淮山
安溪茶园面积约4.2万公顷,居全省各县市首位,依靠茶叶生存发展的人口占整个县的80%。近年来安溪茶产业在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也面临新的发展问题。其中种茶人才的断层现象不容忽视。根据南开大学百项茶组日前组织的一次茶园调研,现在留在茶园里工作的大多是“60后”,少数“70后”,“80后”、“90后”基本看不到了。普通茶农家的孩子不愿留在家里帮忙,想到外面闯闯。一些赚到钱的茶农则纷纷将孩子送往外面读书,甚至留学,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受此影响,土生土长的种茶人才出现断层,虽然安溪方面一直通过开办学校等方式来培养种茶人,但是真正愿意回到田间种茶的年轻人仍然越来越少。
根据了解,有些小规模茶园的茶农很想找到其他的途径致富。“种茶的太多了,如果茶的品质不够好,根本赚不来钱,每年一亩赚不到一万元。”茶农小王说,现在种茶其实也没那么好赚,竞争也很激烈,一定要品质好,价格才上得去。特别是像他们这种小茶园,本身没有定价权,需要依附在别的收购商或大品牌茶商上。
茶叶一般要种植在山上,对于气候的要求较高,品质要好,得靠老天爷照顾。以往在铁观音高速发展、效益很好的时候,不少村民将田间的耕地也用来种植茶叶,但是实践证明,田间种出来的茶品质并不好。“相较茶叶种植而言,种淮山比较轻松,只是种与收的时候比较累,需要抓虫,但是不用施农药,收成后也只要交给合作社统一收购就行了。”村民说,山下田地种淮山,山上茶园也不放弃,虽然两者的面积都不大,但可以实现良性互补,也不用增加多余的人手。
“有了技术,有了产品,或许不久的将来,安溪真能再打出一张新的产业王牌。”业内人士说。
■田间花絮
给淮山
下套塑“身材”
山格淮山的外形特点是每根在一公斤左右,个头一般一米来长,大小长度均匀,色泽清亮泛黄,根块挺直。但是要保持这样的均匀体态却并非易事。
村民介绍说,以前的淮山种植时都是竖着长的,所以收成时需要挖地一米来收成。当天记者一行到田间却看到,村民用锄头挖几下,在30厘米深的土下便有并排的塑形管并躺着,管内就是已经长好的山格淮山,形态大小匀称。
“这种技术仍在推广阶段,只在合作社承包的田地里实践,接下来会进一步向村民大力推广,以方便村民省时、省力种淮山。”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淮山王
选美不比个头
淮山王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多半是个头最大、重量最重,而在安溪县格山村评选的淮山王却不是这么回事。
“参赛品种必须是本县地方良种硬壳淮山,也叫山格淮山。”淮山节大赛评委、安溪高级农艺师、安溪县农技推广指导专家杜荣洲宣布评选办法时如是说。参赛淮山样品每份以20条为单位,设总分100分,按重量占60%、均匀度占20%、色泽占10%、外形美观度占10%进行综合评分。“就和评茶王讲究色香形味一样,我们的淮山王是‘比美’不比个头。美,包括外形美、味道美。山格淮山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煮不烂,不会散,有嚼劲。”他说。
来自长坑、感德、祥华、龙涓、桃舟、芦田、西坪、福田、尚卿等乡镇的上百位淮山种植户,手提肩挑,带着他们的上好淮山前来参赛。在百份参赛作品中评选出40份入围样品,然后以密码封存原始编号等形式,进行无记名评选。最后山格村的陈建明种出来的淮山获得“淮山王”称号,获10000元奖励,而银、铜、优质奖获得者分获5000元、3000元、1000元奖金。
茶企7万元
拍走淮山王
此次淮山节进行了淮山王的现场拍卖,1万元起价,每次喊价加2000元。在现场四五位冒雨竞拍的举牌人的积极竞拍下,最终,20根淮山王被一家名为“九洲韵”的茶企以7万元拍走。记者采访了这位茶企负责人吴总,很想知道他为何要用这么高的价格来获得这20根淮山。
“不管是茶也好,淮山也好,都是地方特色农产品,都是‘精致’农业的优秀成果。今后这个项目肯定能有更好的发展。没为别的,来竞拍只是表达一种支持的态度,说不定今后也可以有合作的空间与机会。”吴总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