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来,“宝龙叔叔”在孩子们的印象中始终这么亲切。(网友供图)
叫一声“宝龙叔叔”好亲切!这几天,这位叫“宝龙”的文具商贩受到众多安溪学子的关注和热议。
一个小贩何以成为安溪“80后”、“90后”两代群体的集体记忆,进而被称为“安溪印象”?
日前,记者赶到安溪探访这位文具小贩,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宝龙叔叔”。
□早报记者 刘波 文/图
宝龙叔叔成“网络红人”
2月9日,网友“翾翼_宸”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中年男子的照片,亲切称之为“宝龙叔叔”。“他为人热情,价格公道”,毕业多年后网友仍到他店里买文具。
这张照片顿时引起众多安溪籍学子的共鸣,记忆的大门瞬间打开了,一时间,数百名网友开始关注“宝龙叔叔”,很多人通过微博回忆当年“宝龙叔”二三事。
一个小贩,真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翾翼_宸”说,宝龙叔叔的店面开在安溪实验小学旧校址对面,在县城读书的中小学生都认识他,几乎都到过他那里买文具。他价格公道,经常给学生优惠,加上人好,对顾客热情,善于与学生交流,很快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口碑。
2月14日,记者见到杨宝龙,指给他看网友上传的工作照。“没想到把我弄到网上啦。”杨宝龙说,这是几年前从实小毕业的一个学生给他拍的。拍照的小郑说,他从小就是宝龙叔的常客,“他很热情,永远觉得我是学生”。小郑当初拍下宝龙叔,将他作为老实小记忆之一上传到网上,之后宝龙叔成为安溪“网络红人”。“他还是那么纯朴,没有因为赚多少钱而改变。”小郑说。
狭小的店里经常挤满了学生顾客
经营二十载,顾客上万人
杨宝龙快50岁了,老家在芦田镇三洋村。早年他从三明大田高中毕业后回到安溪,进入机械厂上班。1990年,因妻子没工作,他就帮忙在实小门前大树下摆摊,卖文具兼卖小吃。
“这摊就是一个木棚。”杨宝龙说,当时纯粹是为谋生。几年后,他辞职租下店面,和妻子专心卖文具。1997年,他买下一间店面,这个30多平方米的小店就是“宝龙文具”,15年过去了,店面格局没什么变化。
杨宝龙说,这20年来,前后光顾这里的实小学子有上万人。几年前,安溪实小迁往新校区。杨宝龙一度担心生意受影响,意外的是,生意还是那么好,老顾客照样光顾,新一批小顾客络绎不绝。
对于有网友称其为“安溪文具业大亨”,他摇摇手说不敢当。“很惭愧,我们店面没有什么发展,还是家庭作坊。”杨宝龙说,他就是一个地道的小生意人。摊开满是老茧和裂缝的双手,他说这是20年打拼“攒”下来的。
两代人的“安溪印象”
“不得不说,他简直就是实小印象啊!”网友“姑苏月夜”如此总结。为何一家小小文具店被众多安溪学子追捧,甚至一些到外地念书的学生回安溪都到他店里买文具?
“因为他价格公道实惠,而且对顾客非常好。”一位网友说。记者在店里随即询问几名学生,除了实小的,还有距离较远的安溪六中几名中学生。记者还见到当地电视台的两名年轻女记者也在挑选文具。
“我们也都来这里买文具。”女记者阿梅说,她以前在实小读书,现在参加工作了,虽然单位离这里有一段路程,但她还是习惯来这里买。“老板待人好,大家都喜欢来。”阿梅说,安溪县城“80后”、“90后”这两代人都知道他,几乎都来过这里。
前年,一个从实小毕业的年轻人结婚,专程邀请“宝龙叔叔”参加他的婚礼。“我们平时没有往来,但他经常来店里买东西,就认识了,他说结婚时要请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