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溪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56|回复: 0

[安溪新闻] 千名学生植树 安溪将把水土保持经验编入教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7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日,“学习长汀经验,建设青春家园”接力活动来到了第七站,建宁和安溪,近千名青少年参加了接力仪式。天气骤冷,两地青少年的志愿活动却热火朝天。

      在建宁站,接力仪式在建宁县体育馆内举行,共有200多名青少年参加。随后青少年们到街上开展县域环保活动。除了举行一些卫生义诊、水利环保知识宣传活动外,还开展了家园清洁行动。

      他们兵分几路,手拿扫把、编织袋、畚斗、耙子、水桶、抹布、垃圾夹等劳动工具,分别对绿荫广场至万安大桥的卫生进行整治清理,志愿者们各司其职,清洗灯箱、宣传栏、清洗城市“牛皮癣”等。虽然活动当天天气较冷,但是青年志愿者们仍热情高涨。

      此外,团县委还组织部分志愿者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对溪口小流域治理点进行义务植树。

      建宁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圣宏在活动中表示,不仅要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更要发挥青少年对家长的引导作用,做好各类“青”字号组织的模范带头,以实践活动为主,深入基层,让青少年养成环保习惯。

      在安溪站,近800名青少年齐聚培文中学校门口响应“学习长汀经验”的倡议,并在接力活动结束后,在培文中学校区外进行植树活动。

      一名王姓同学说,这样的活动还蛮有意思的,几个同学合力种一棵树,是一种不错的体验,同时还可以让大家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安溪县副县长王金章表示,生态保护意识应该从娃娃抓起,他们准备将安溪水土治理方面的现状和经验编入学生的乡土教材中,让青少年从小就可以培养出一种爱树、爱乡、爱存的理念。目前教材的编制已经进入最后阶段,预计4月份就可以发放到学生们的手中。

     城市名片

      建宁地处闽江正源头,据调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8.8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31%,特别是2008年建宁县遭受历史罕见低温冰冻灾害,全县林业受灾面积208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98.1%。灾害造成山地植被严重破坏,水土保持能力急剧下降。被列入全省22个水土流失重点县,属于Ⅲ类重点治理县。

      近年来,建宁积极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果园“果-草-牧-沼-菌”水土保持生态果园建设模式,2005年至今,建宁累计投入资金1867.25万元,完成治理面积6626.6公顷。

      此外,建宁县还素有“中国黄花梨之乡、中国黄花莲之乡”的美誉。

      安溪县地处闽南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接合部,是“中国乌龙茶之乡”,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据调查,全县的水土流失面积达813.67平方公里,占该县土地面积的26.61%。其中,崩岗侵蚀地共12828处,约占福建省崩岗总数的一半左右,是福建省乃至我国南方最典型的崩岗侵蚀县。

      近年来,安溪县针对崩岗崩塌程度、地理位置不同,探索总结了变崩岗侵蚀区为工业开发区、生态旅游区、水保生态区、经济作物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五种有效的治理模式。

      此外,2006年以来,安溪县通过实施茶-林-绿肥立体复合栽培、种植或保护梯壁绿草、合理配置水利设施和道路建设,建设生态茶园24.5万亩。

      人物典型

      吴洪文

      从“血的教训”中走出的生态宣传卫士

      昨日午后,天空下起了小雨。安溪县剑斗镇后山茶场,百亩“铁观音”滴答滴答地接受大自然的洗礼,酣畅淋漓。

      “在以前,雨要下大点,茶树就会被冲毁了,现在大多是泥巴堆积在沟渠里。”吴洪文是茶场主人儿子,讲起“生态茶园”,他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平时,他还会向其他茶农宣传种茶的同时要做好水土保持措施。然而在过去,生态保护他从没放心上。直到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旱灾,灭了他家一半以上的茶树,他才顿时醒悟过来,并在之后成了一名生态宣传卫士。

      种茶致富背后的危机

      吴洪文今年27岁,生长在后山茶场。在他小时候,剑斗镇的茶场只有两个,都是公营性质,其中一个就是后山茶场,当时他的父亲在茶场里当场长。他说,当时这片老茶园无渠也无沟,雨水多了排不出,晴天时又蓄不住水。由于没有护坡措施,一旦遇上暴雨,就会造成滑坡。

      “记得有一年,连续下了几天暴雨,茶场滑坡了三分之一,把下面的一条溪给堵住了,形成了堰塞湖。”吴洪文记得,当时茶场下面有个村庄,由于倒灌,整个村子都进水了。

      1991年左右,吴洪文的父亲辞去了场长的职务,自己下海经商。到了1999年茶园改制,他父亲回来将后山茶场承包了下来。没多久,在高一那年,吴洪文辍学回家,帮忙管理茶场。

      随着“铁观音”市场的升温,安溪的茶业开始红火起来,2003年之后,大量的农民开始围山头种茶,此时原本郁郁葱葱的山林渐渐消失了,滑坡的现象也越来越频繁,但谁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吴洪文说,当时的市场好,茶农多,一滑坡就有茶农将被破坏的地方进行清理,所以谁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尽管当时当地政府部门就已经在向他们进行水土保持的教育和宣传,但几乎所有的茶农都没有当一回事。

      突来的旱灾让他顿悟

      2008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旱灾导致后山茶场经济损失达上百万元。而当年当地几乎所有的茶园都遭遇到了这场“浩劫”。

      当时的那个场面让吴洪文毕生难忘:“茶树几乎都枯死了,只有一两株还活着。整片茶园就成了一片光秃秃的山。”这时,他想起了政府当时关于水土保持的宣传,他立马跑到镇政府打报告。

      镇政府带着专家来到后山茶场,让后山茶场进行生态茶园改造。于是,一部分茶山被退茶还林,山顶、山腰、山脚按照“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原则套种各种树木,以恢复生态多样性;400亩茶山修了前埂后沟,每亩“铁观音”还配建2个蓄水池。

      吴洪文说,茶园改造后,蓄水保肥,茶树长势好,不仅品质好,年产量也从原来的1.5万公斤提升至2.5万公斤。随后当地的茶园也陆续加入到改造的队伍中来。

      目前,后山茶场成为了当地茶园改造的一个典范,而吴洪文就成了茶场的“新闻发言人”,对于来茶场取经的茶农,他总是以各种形式来告诫他们建生态茶园的重要性。同时,对于一些“顽固”的茶农,他就从经济利益角度来跟他们分析,“勾引”他们去整改。现在,他见茶农就不离“环保”二字,俨然成为了生态宣传的卫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