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珍田村,曾经人人都称它为“棺材村”,村里三分之二的村民都从事与棺材有关的行当。兴盛时期,家家户户门前厅堂都摆满了棺材,一点不忌讳。
7年前,当殡葬改革推行,“棺材村”的棺材产业开始没落。那时,早报记者曾走进珍田村,了解这个小村子的前世今生。
7年过去了,曾经的“棺材村”如今已是另外一番景象。这里,鲜见棺材的身影,飘荡的茶香和绿油油的茶山成为村民们的新宠。
工具闲置 棺材师傅变茶农
走进珍田村,家家户户厅堂里摆着的棺材被换成摇青机。听到“棺材”两字,村里的几位老者笑着摆摆手说:“早都不做咯,现在没有棺材了。”
今年56岁的苏水仙,曾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棺材师傅。他从21岁开始做棺材,做了整整30年。如今,他已转型成为一个茶商。
“饭桌就搁在棺材上,小孩坐在里面吃饭,哪里都见得到棺材!”苏水仙说,生意最红火是2000年到2005年,每个月,能卖出四五十副棺材。“单单在安溪就有十来个点在卖。
2005年年底殡葬改革推行不久,苏水仙载了一车棺材出村去卖,但一副也没卖出去。很多出去卖棺材的乡亲就地把棺材扔了,但苏水仙还是把那一车十余副棺材拉了回来,放在家里后院。(记者 陈彦琳 王盼琛 实习生 吴静玲)
来源:东南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