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罗剑生)地处安溪县城的城厢镇人口有12万,是安溪的一个重镇,近年来该镇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日新月异,成就令人瞩目。
攻坚克难
重点项目遍城厢
记者在城厢镇区看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项目建设遍地开花,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去年城厢镇完成生产总值90亿元,比上年增长18%;工商税收总量达2.69亿元,增长36.6%。今年,该镇更是雄心勃勃地提出4亿元工商税收的宏伟目标。
从城厢镇的总体规划里,记者仿佛看到一幅龙腾虎跃的发展宏图。今年,城厢镇的重点项目就有47个,总投资124亿元,涉及金厦高速、城市广场、海西五金城、铁观音山庄、安商大厦、安溪汽车总站、恒兴车站等。
“‘东拓、西进、南扩、北升’是安溪县政府提出的战略目标,70%的工程量都在城厢镇。”城厢镇党委书记蔡敬荣告诉记者,镇领导班子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将攻坚克难,在涉及搬迁项目上及时和群众沟通,做好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全力以赴地解决搬迁户的热点难点问题,尽最大可能让群众没有后顾之忧。同时加快安置房建设,力争拆迁户3年内能住上新房。
4月28日,位于城厢镇的涝港城市文化广场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被称为安溪县的“1号工程”,占地300多亩,总投资6亿多元,设有世界茶文化馆、铁观音文化馆、演播大厅、城市展馆,建成后将成为安溪“东大门”的门面,提升城市品位,使宾客尚未进入安溪就能感受到浓浓的茶文化气息。
招商选资
筑巢引来凤栖梧
地处内陆山区的城厢镇在硬件方面并没有太多的优势,但该镇在招商引资方面却一直稳坐全县“第一把交椅”,连续几年从县委、县政府抱回50万元大奖,并从“招商引资”步入“招商选资”。
目前,城厢镇辖区大大小小的企业有1000多家,其中2010年引进企业258家,2011年又有236家落户。他们吸引企业的秘诀何在?
“我们在‘软件’上下过工夫,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在蔡敬荣书记的眼里,“软件”就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服务企业的工作,加强对城厢投资条件、优惠政策的宣传,“筑好‘巢’,才能引来‘金凤凰’,也就不愁下‘金蛋’。”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城厢镇广大干部、群众一起上阵,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去年,由镇主要领导组织的招商引资队伍到外地考察,成功引进了5家企业;春节举办在外经商的城厢籍社会贤达人士的座谈会,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地处偏远山区的经岭村,利用一些乡贤以前在上海、广州等地经商时的人脉关系,成功引进3家企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这样,不少总部原本设在外地的安溪企业迁回了家乡,有的上市企业在安溪也设起了办事处。
排忧解难
帮助企业“抢”工人
企业成功入驻,并不代表大功告成,还要帮企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让企业能够谋求发展,落地生根。记者在采访不少企业主时了解到,城厢镇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到企业关心走访,对一些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如银行贷款、公交车停靠站设置、路灯安装、社会治安等,都会尽量帮忙解决,让企业没有后顾之忧。
时下,招工难成了企业的一块“心病”,特别是一些技术性强的企业工人成为“香饽饽”,如果招不到工人,就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今年年初,地处城厢镇城区工业园的一家纺织厂就遇到了这样的“挠头事”。
“招不到工人,没法完成生产任务,我们急啊。”该厂负责人陈仰其告诉记者,春节刚过,企业就出现了“用工荒”。在城厢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们从福州分两批招到了40多名工人,解了燃眉之急。当时,他们经过多方了解获悉,有一批外来务工人员从贵州、云南正在赶往福州的火车上。厂里马上着手联系大客车,可是春节刚过,车辆异常吃紧,又是傍晚,他们一时束手无策。后来他们突然想到,城厢镇的主要领导经常到厂里走访,嘘寒问暖。于是,厂里就向镇政府求助,希望帮忙联系一辆大客车前往福州接工人。
“企业有难处,政府肯定要大力支持。”蔡敬荣书记说,镇政府及时派出工作人员帮忙联系好车辆,并与纺织厂负责人赶往福州火车站,经过与等候在车站的当地四五家企业的竞争,最终“抢”回20名工人。
来源:泉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