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溪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41|回复: 2

[安溪新闻] 安溪红色山岭村 见证革命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1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安溪新闻 于 2012-5-21 12:18 编辑

    泉州网-泉州晚报讯 (记者罗剑生 通讯员洪金示)“久居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是山岭村给人的第一感觉。山岭村,位于安溪县金谷镇西北部,在山水秀丽的东甲山脉脚下,青山碧水和层层叠叠的茶园绿意盈盈,环境清幽。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共地下党人的根据地。村里的旧桥、老厝、古树,都有过革命者的身影。这里的一山一水,都烙着深深的红色印记。

    500年石桥依然坚固

    山岭村三面环山,仅有一条水泥路与外界通行。一座名叫“山岭桥”的石桥是必经之路,它建于1976年,但和它身下的一座500多年的旧桥比起来,还年轻得很。

    旧石桥就在新桥的下方,掩在茂密的树丛中。为了见识古桥的真面目,记者沿着岸边丛林的间隙,拨开藤蔓,小心翼翼地从岸上下到溪边,溪水清澈见底,一颗颗圆滑的鹅卵石躺在水中任由冲刷,奏出优美的旋律。石桥长10余米,由一块块不规则的大石头砌成。当地村民把它叫“水尾桥”,历经数百年不倒,十分坚固。而水是从山里引来的泉水,直汇入村外的大河。

    “后来村里新修水泥公路,由于旧石桥地势太低,就在这座石拱桥上边新建了山岭桥。”如今,旧桥上树木繁茂,蔓藤垂落不见桥面,已无人通行。据村里的老人说,当时的革命者就在这里把守,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有利地势。

    600岁古树枝繁叶茂

    在村子的岭头角落,几株大树“伫立”在山脊上。当地人管它们叫桐杉树,最挺拔的那棵,粗大的枝干两个成年人围着也抱不拢。古树枝叶繁茂,枝杈自由伸展,树干直插云天,站在树底向上看,天空被分割得零零落落。树上鸟儿盘旋飞舞,嘎嘎而鸣,野趣盎然。一阵风吹过,树冠啸声一片。登高望远,山下景色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在村民的眼中,桐杉树不仅是村里的一道风景,更是村庄的灵魂,据说古树是能保佑一方风水的神木。

    “这树600多年了,自从有了这村落,它就在这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地下革命党人曾多次在树下开会。一旦有人靠近,这树便发出‘呼呼’的声响,就知道是敌人来了。”洪布是村里的退休干部,已年过七旬,说得有些神秘。

    老厝见证革命岁月

    格区大厝就坐落在桐杉附近,现已没人居住,庭院中,芦苇已经快伸到残破的屋檐,支撑起整栋大厝的横梁立柱也有些风化了。它曾为革命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烈士沈日春和许多革命党人就在这驻点联络,开展地下工作。”老洪介绍,沈日春是山岭村人,20岁就参加革命,任安南永德第二队中队长,在安溪、南安、永春和德化一带发展队伍,搞地下活动。1934年在尚卿中山被国民党军队包围,29岁的他于战斗中牺牲,留下一对妻女。

    老洪回忆,革命时期,不少村民加入到革命的行列中。天冷时,革命党人就在屋里开会,天热就跑到山头那棵桐杉树下开,村里人每天都送来粮食。原本,村里有1200多人,因战死、逃亡,新中国成立后只剩下300多人,而现在,村里的人口又达到1400人左右了。

    “村里的古石桥、古树、古大厝都是这段革命历史的见证者。”老洪说,这段历史不仅是一段血泪史,更是一段光荣史。他希望,有一天村里能建座革命烈士陵园,让后人敬仰怀念。

    (来源: 泉州网-泉州晚报)
发表于 2012-5-22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5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