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家时,吴水平经常帮忙浇农作物。

吴水平在帮忙晒花生
核心提示
一座爷爷留下来的老房子,几经风霜,瓦片经不住长时间的暴晒和风吹雨打,渐渐地脱离了屋顶,留下一个个小“天窗”。家里值钱的就是一部摩托车和一台用来制茶的空调。母亲在家务农,从父亲患病的那一刻开始,哥哥就承担起了照顾这个家的责任。虽然家庭一点也不宽裕,但是哥哥无私的爱和家人的支持,让吴水平跨过生活中一道道的坎。
姓名:吴水平
毕业学校:安溪铭选中学
成绩:624分(理科)
录取学校:华中科技大学
病父的关心
让他更加珍惜读书的机会
“父亲没什么文化,他只会叮嘱着,你要好好读书。”家在安溪剑斗的吴水平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小学成绩一般。在初考那一年,为了让他上好的学校,父亲毅然选择让他到永春一所民办中学读书,那也是吴水平第一次离家,开始独立的生活。虽然在他上小学六年级那年,父亲就患病,身体每况愈下,慢慢地也不能干重活了。懂事的哥哥在读完初中后,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放弃继续升学的机会,到镇上打工。也因此,吴水平才有了继续上学的希望。
第一次离家,吴水平不懂得照顾自己。初二下半学期的一天,虽然身体已多日不适,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生病了,一直硬撑着,直到有一天忍不住了,才在午后拨通了父亲的电话:“爸爸,我身体不舒服,头很晕。”一听在外求学的儿子身体不适,父亲二话不说,独自一人骑着摩托车从安溪剑斗的家中前往儿子在永春的学校。当时已是6月,烈日当空,一个小时的骑行,让父亲日渐瘦弱的身体显得更加脆弱。带儿子看了病,确认没事之后,父亲才放心返回老家。
望着父亲渐渐离去的背影,吴水平哽咽了:“生病以后,他瘦了十几斤。”他告诉自己,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由于父亲长期需要依靠药物治疗,在家务农的母亲也没有多余的收入,哥哥打工时间也不久,民办学校的费用对这样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成了很大的负担。初三那年,他回到安溪剑斗老家的中学继续读书。后来,他考上安溪铭选中学。而就在高一入学不久,父亲的病突然加重,撒手人寰。
哥俩挤小床 空调只在制茶时用
吴水平至今仍和妈妈、哥哥住在爷爷留下来的、用土砌成的老房子里。时间的沉淀和洗刷,让老房子已经破旧不堪。空荡荡的房间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电,仅有的一台空调,是在茶季制茶用的。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他也不敢在空调房里“乘凉”,“电费太贵了,只有制茶的时候才开,平时都不开。”
家庭拮据的经济,让吴水平比同龄人更加懂事。长期在外读书,为了节省车费,他只有寒暑假才回家。家里一张竹制的沙发床,是他和哥哥的床铺。从小时候开始,只要一回家,哥俩就会挤在一起睡觉。如今,哥俩都长大了,小小的沙发床已经容不下他们,今年亲戚帮着买了一张大床,兄弟俩从此再也不用挤着睡觉了。每次回家,他都会帮母亲做家务,到了茶业旺季,还要帮忙制茶。因此,他总是在学校的时候就把学习的任务完成,才不会落下功课。
初中成绩平平的他,上了高中之后,更加发奋读书,成绩慢慢地有了起色。这几年,除了学校减免学费和一些教育基金的支持,他的学费和生活费主要靠哥哥打工来维持。为了节省开支,除了伙食费,每个月他只花100元。哥哥打工赚的钱也不多,即便有时成了班上最后一个交费的人,他对哥哥也没有一丝的埋怨,只有深深的感激。
最大的心愿 让妈妈住上好房子
高考结束后,吴水平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与同学踏上了开往厦门的汽车,外出打工。
从小,他就最喜欢电子类的产品,连大学填报的志愿都与电子有关。可是因为家庭经济并不好,家里根本没有什么家电可以供他拆卸把玩。“家里家电本来就少,再被我弄坏了,就什么都没了。”于是,这个喜欢电子的大男孩,只能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深藏在心底,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
吴水平的懂事,是母亲最大的欣慰,失去丈夫的她与两个儿子相依为命。在厦门打工的大儿子无法经常回家,而面对即将出门读书的小儿子,这个乐观开朗的母亲潸然泪下。将来要远离家,吴水平也开始担心起母亲。他最大的心愿,是自己能够顺利念完大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把妈妈接出去住,“这样就再也不用住在这座旧房子里了”。
来源:泉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