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溪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63|回复: 0

[安溪新闻] 安溪:等待就是浪费青春 家境困窘他乐观好强考上大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4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等待就是浪费青春,何不放手一搏!”

姓名:上官秋和

家庭住址:安溪长坑乡福春村

毕业学校:安溪一中

高考成绩:570分(理科)

录取学校:福州师范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见到秋和,是在安溪乡下的田埂上。他个子矮小,皮肤黝黑。由于母亲身患乳腺癌,不能干重活,每年农忙时,他都是家里的一个劳动力。

“今年茶叶长势不好,卖不到好价钱……”秋和一边摘茶梗,一边发着牢骚。他说,自己是个急性子,闲不住,家中大事小事,他都会为父母分忧,帮着出主意。前些年,母亲被查出癌症,父亲带着母亲求医问药。医药费不够用,着急的秋和,为帮母亲凑齐救命钱,差点踏破亲戚家的门槛。最终,一家人筹了8万多元,总算将秋和的母亲从鬼门关拉了回来。现在,秋和的母亲仍需定期做化疗,身子愈发虚弱不说,家中债台,也越累越高了。

尽管家境困窘,可班级里,乐观好强的秋和,始终能与同学打成一片。因为放假时,秋和的大部分时间都会被农忙占据,所以,在学校的日子里,他特别勤奋。每天,最早到班级晨读的学生里,总有他的身影。

“等待就是浪费青春,何不放手一搏!”秋和始终认这个理,初中起,这句话就被他当作座右铭,刻在书桌上,写在每本书的书页上。因为从小,他就渴望走出大山,所以,为实现这个梦想,他克服重重困难,一直在努力。

尽管考上了大学,但今年开学,秋和要缴纳的学杂费,高达近7000元。这钱,家里拿不出来,他也一筹莫展。



姓名:许晓清

家庭住址:安溪城厢镇码头村

毕业学校:安溪八中

高考成绩:498分(文科)

录取学校: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专业


晓清的姐姐和妹妹,都在读大学。靠打工为生的父母,因三个孩子的学费,很是苦恼。于是,晓清高二那年,父母和晓清商量,要劝她退学。

但晓清说,她喜欢读书,甚至做梦都想当回大学生。“姐姐和妹妹都在读书,求你们也给我一次机会吧!”晓清的哭求,说到父母的心坎里。手心手背都是肉,见孩子如此坚持,两口子终于打消了劝她退学的念头。

虽然一家人省吃俭用,但既要赡养老人,又要供孩子读书,周转不开,就找亲戚挪借。几年下来,家里的外债已有3万多元。

晓清善解人意,为了不让父母辛苦,高考之后,得知录取她的本科院校的学费高达1万多元后,便放弃了。为筹学费,高考结束不久,她就打起了临时工。



姓名:苏荣辉

家庭住址:安溪长坑乡小西村

毕业学校:安溪一中

高考成绩:547分(文科)

录取学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安溪长坑,荣辉的家在半山腰上,道路逼仄难行。一家人住在一座十几年前建的土坯房里。房子年久失修,屋内一片昏暗。荣辉的父母都是茶农,每天早出晚归,忙个不停。

屋漏偏逢连夜雨,前几年,荣辉的父亲劳累过度,住进医院,至今身体虚弱,不能外出务工。荣辉的母亲身体也不怎么好。于是,心中不安的荣辉,便立志走出大山,将父母带到大城市,为他们寻医问药,过上更好的生活。

几年前,荣辉的哥哥考入位于上海的同济大学。荣辉在心里,暗暗立下志愿,也要去上海打拼,将父母接到这座城市享福。高考后,荣辉报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他说,他从小对汽车感兴趣,因此选择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笑,它就笑;你哭,它就哭。”虽然生活困窘,但荣辉始终乐观向上,充满活力。他擅长与人交往,并坚信,在上海一定有他的一片天。



姓名:廖长远

家庭住址:安溪官桥镇益林村

毕业学校:安溪八中

高考成绩:580分(文科)

录取学校:华侨大学电气信息类


“喂,海峡都市报助学行动组吗?我今年考上本一线,拿不出学费……帮帮我好吗?”前日,廖长远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时,说话几乎是一字一顿的,嗓音还有些颤抖。

长远和母亲、弟弟,蜗居在益林村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厂房内。提到这母子三口,邻居们都唏嘘不已——长远的母亲耳聋,二级残疾,前几年,长远的父亲不幸遇车祸身亡,一家人失去依靠,六神无主。

父亲去世那年,才读高二的长远悲痛不已,一度意志低沉,成绩也跟着下滑:从年段前3名,退到10名开外。所幸,老师和朋友的劝慰,让长远终于走出阴影。得知长远的家庭情况后,学校也减免了他的学费。在刻苦学习后,长远的成绩终于突飞猛进。

平常,长远耳聋的母亲,也十分要强,她顶着各种压力,寻找短工,赚钱供两个儿子上学。学校里,长远放不下母亲,时常打电话询问。他的母亲听不到铃声,每每见到电话屏幕亮起,就小跑着,将电话递给邻居,让邻居帮忙听儿子的声音。

尽管成绩优异,但长远还是选择了省内高校。这一切,都是为能常回家,方便探望母亲。今年开学,长远需要缴纳7000多元学杂费,一家人无计可施,他主动联系了本报助学组。

来源:东南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