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作为曾经的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贫困县,安溪多年来“靠自己的骨头长肉”,以发展茶业特色经济为突破口,一业带百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功脱掉了贫困县帽子,并已连续数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不可否认,由于面积大、人口多、历史欠账较多等因素,在安溪,仍有部分边远村落发展较慢。针对这些贫困村落,近年来,安溪在实施省、市、县三级挂钩帮扶过程中,因地制宜探索出五种特色扶贫模式,扶贫同时更扶心扶智,由“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带来全新风貌,深获群众好评。我们不妨从5位省派驻村干部所在村的经验做法中稍窥端倪。
产业扶贫
创业激发致富内力
“穷地掘金,必须扶起站住得脚的产业,把帮扶外力化为源源不断的致富内力!”省派驻村干部、湖上乡盛富村第一党支部书记黄开远说。
无工不富。然而,以前盛富村没有任何加工业,村财收入无源、村民增收无门。“那时候,空有茶香远近闻,上等茶叶无人知。”这个常年云雾缭绕、日照充足的山村,是出上品铁观音的地方,但长期以来茶农“单打独斗”、无序竞争,茶叶不上规模、缺乏品牌,销路不畅,多数被规模茶企低价收购,贴牌后高价销出。
找到了穷困的病根,黄开远开出“产业兴村”药方。村党支部牵头筹集资金50万元,创办了“盛富茶叶合作社”,探索出“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注册了“盛富金铜锣”商标。办起盛富服装加工厂,让村民家门口就业,实行不低于沿海地区的工资标准,工人月工资最高的达4000元,村干部们开始学着跑市场、跑订单,参与经营管理,盛富产业发展有了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中国高山生态茶叶鸡养殖示范基地”今年落户,预计一年内达到存栏5万羽,年销售20万羽以上,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为当地农民年创收200万元。
如今,盛富村村财收入由过去的年1800元,增加到15万元。未来,当上述产业充分发力,这一数字和村民的收入都将呈几何级数增长。“产业兴村”理念深入人心,全村党员干部创业激情日益高涨。
旅游扶贫
“美丽西极”流金淌银
“再造一个牛姆林,不是梦想!”谈及福田乡丰田村的未来,省派驻村干部凌文斌信心在握。
这个以丰裕命名的村子,一度与贫困如影相随。它位于泉州陆域最西,交通恶劣,信息闭塞,发展滞后。经过一番调研和思考,凌文斌发现,深山藏宝——3.5万亩原始森林,峡谷、溪流、瀑布,尤其是丰田溪崎旗瀑布群和“九十九湾”更美得令人心醉,恍如世外桃源。“大量原生态美景,只要开发得法,定会流金淌银,惊艳四方。”
头件要干的事,是修路。在村民倾力支持下,丰田村完成了通乡道路拓宽硬化和通往多个角落的水泥路。与此同时,凌文斌开始着手编制村里的旅游规划,找项目、寻资金,联系各路媒体宣传推介,打响名气。
如今,一到周末,许多自驾游游客蜂拥而至,土鸡、土鸭、红菇、蜂蜜等原生态食物大受欢迎,村民办起民宿和农家乐,腰包日鼓。村集体还计划成立“丰田九十九湾风景区管委会”及旅游开发公司,已聘请华侨大学旅游学院进行总体性规划。招商取得突破,村集体以旅游资源入股,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旅游开发项目股份制投资协议书即将签订。生态旅游让“美丽西极”打开致富新路。
科技扶贫
测土配方走进农家
对于很多农民来说,收成好坏跟天气有关、跟照料有关、跟种子和肥料的质量有关。但在金谷镇东洋村,现在大家都知道了,收成还跟土壤的成分密切相关。通过测土配方,这里的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升,村民收入水涨船高。
“来村里后座谈调研发现,村民们发展的意愿都很强,但或因没知识不敢想,或因信息闭塞想做不知道从何入手。”找到了阻碍发展的原因,来自泉州师范学院的省派驻村干部康志荣根据自己来自院校,富有人才和科技资源的优势动起了脑筋。
茶业是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康志荣就邀请县农业局、福建农林大学的专家前来开展了3期种植、加工和销售技术的培训班。同时对全村各个茶园进行测土配方,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三角梅是金谷镇的镇花,在这一带曾有很长的种植历史。他又想到了发展苗木经济。现在全村四五千棵培植中的三角梅,早早被客户预订,1米高的每棵可获利十余元还不愁销路。根据泉州师院专家因应当地实际提出的种植铁皮石斛和早春竹的建议,村里又马上行动起来,目前正在整理土地,明年就可以让这些“新成员”落户。
“科技的力量不仅让村民的钱袋满起来,更让大家的脑袋富起来。”康志荣说。
设施扶贫
偏远村从尾巴变龙头
贫困村很大原因由所处的偏远位置造成,龙涓乡灶坪村也不例外。本身龙涓已是安溪偏远乡镇,而这个村距乡政府所在地还有26公里,离安溪县城足足78公里,跟漳州的长泰交界。
“来了以后我发现村里离长泰只有24公里,且原来就有一条可通摩托车的小路。”省派驻村干部黄如炫深知道路是经济发展的血脉。他雷厉风行地将修建“经济之路”提上议程。如今,总投资980万元,12公里长、7.5米宽,接长泰岩溪镇的进出村主干道已经完工。从灶坪到长泰县城驾车只要40分钟。而随着经长泰的“厦成高速”于明年通车,届时灶坪村半小时可上高速,到厦门市区和漳州市区均在1小时车程。与此同时,村里到龙涓乡的道路拓宽改造工程也在加紧推进中。
“交通改变时空,灶坪原来是龙涓偏远的尾巴,现在变成了便捷的龙头。”让村里人更高兴的是,畅通的道路引得厦门、漳州都市人闻风前来乡村度假,村里现在每周末都有六七波的自驾游游客。原先,卖茶叶要骑摩托车到别的村去卖,价格还便宜,因为茶商都知道灶坪人不可能再往回运。如今,灶坪人不仅坐等茶商上门,价格的主动权也掌握在了自己手中。“进出村的路越来越宽,好生活的路也越来越宽。”村民们感慨。
红色扶贫
打造“红色文化第一村”
地处安南永交界处的魁斗镇佛仔格村,是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旧址所在地,革命之火在此燎原,先烈足迹遍布,是安溪人民心中的“红色圣地”。省派驻村干部廖雪峰来到这里后,适逢安溪启动申报中央苏区的工作,他积极配合,努力挖掘当地的红色资源,并因此意识到,把佛仔格村打造成“红色文化第一村”,是一条可行之路。
如今,到过佛仔格村的人都能明显感受到这里的红色氛围。从村部前往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旧址,原先是一条乡间小道,在廖雪峰的努力下,变成了一条6米宽的水泥路,并被命名为“红军路”。旧址附近,一个近1500平方米的广场呈现眼前,这个集休闲、旅游配套的广场被命名为“红色广场”。在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旧址,廖雪峰带领村两委进行重新布馆,整理出“陈列馆”、“郭节书房”、“郭节纪念碑”,还在其附近挖掘出“藏枪树”、“红军洞”、“红军小学”……
红色文化,也成为佛仔格做好党建、凝聚带动村民脱贫发展的一面旗帜。如今,该村开通通往县城的4路公交车,彻底解决了老区人民期盼已久的出行难问题;结合红色资源、温泉资源、矿石资源及优美生态,积极对外招商引资。
来源:泉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