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溪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25|回复: 2

[安溪新闻] 安溪:辞“官”当美术老师 传艺育人四十载润物无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7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翁老师不仅教学生学画,还引导他们做人。

在学校领导和同事眼里,他是“怪人”,当了将近10年的副校长,他不争取提拔反而辞去职务,去当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师;在学校门岗值班员眼中,他是“奇人”,每天最早上班、最迟回家,双休日、假期还忙着辅导学生,连儿子结婚当天都坚持上课;在学生眼里,他是“亲人”,不仅帮他们洗衣服、买衣服,还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资助他们,而自己却连一件新衣服、一辆新自行车也舍不得买……

这个平凡而特别的教师,就是安溪县沼涛中学美术教师翁火枝。

“最老班主任”

最早上班最迟回家


一辆破旧的“五羊牌”自行车、一身陈旧的衣裳、一双与冬季不相称的凉鞋,是翁火枝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他“寒酸”的外表下,散发着质朴气质和艺术气息,有一种“与世无争”的淡定。

“别小看这辆自行车,可还结实得很!”翁老师口中的自行车,已陪伴了他近30年。这辆上世纪80年代的“名牌车”今已老矣,锈迹斑驳,零件不全,翁老师也不记得修过多少回了,好多零件修车店已无法更换。身边的人早就劝他更换一辆新的,可他始终不愿意,“车还可以骑就将就着用”、“我年纪大了,不需要买新的”……

“翁老师,天气这么冷,您为什么还穿着凉鞋呢?”面对记者好奇的提问,翁老师笑而不答。沼涛中学党支部书记吴开发告诉我们:“翁老师衣服、鞋子都舍不得买,总说自己老了,不用买那些,钱要留给有需要的学生。”

记者跟着翁老师到了他的住所。他居住在一个旧小区,房子很简陋,挂满了各种画作。“你们坐,学生的治疗时间到了,我得先给他熏艾。”说着,翁老师拿起了一根艾条点上,为学生朱志杰进行治疗。志杰得了一种不明原因的皮肤病,找了许多医生都治不好。翁老师就把他接到自己家中居住,用自己祖传的中医方法为他治疗。“他照顾了我两个多月,我的病渐渐好转了。”志杰感激地说,翁老师好像“慈母”,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生活,有学生感冒了,他会给学生买药,嘘寒问暖,他还经常让学生到他家吃饭,帮学生料理生活琐事。

翁老师已年过花甲,退休之后本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但他心中放不下学生,又返回学校,担任沼涛中学美术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他笑称自己是“全省最老的班主任”。每天,他的生活忙碌而充实:早晨7点,第一个到学校,打扫画室、参加班级早读督修;下午放学后,上第二课堂的兴趣小组辅导课,晚上6点30分回家;晚自修第三节课,再为毕业班的美术生上速写课,直到10点20分,才最后一个离开学校。

这样的生活,他不仅不以为苦,反而乐在其中。


翁火枝将自己的教书育人心得写入笔记中。 (翁火枝供图)

立德明理以艺育人

用行动引导教化学生


回忆40年来的教学生涯,翁老师觉得,自己此生做得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影响、引导了一些迷失方向的学子。

1982年,翁老师从山区校调到安溪官桥中学。那是一个小镇的初中校,学生对美术的求知欲打动了他,他就办起了美术兴趣小组,并组织学生到市里参加竞赛,连连获奖。1985年,职业教育兴起,翁老师又办起了美术职业高中,也开设普通高中的文化课,为的是学生毕业后能参加美术院校的高考。然而,他很快就发现美术职业高中班的许多学生不仅文化课基础差,而且学习被动、不守纪律、自觉性差。他意识到这些学生的当务之急不是学文化课和专业技术,而是必须先解决思想上的问题。

“宁可不会读书、画画,也不可不懂做人。”翁老师坚决地开始了以艺育人之旅。他在点名册上密密麻麻记载了哪些学生迟到几分钟,原因他都会细细盘问。他自己也以身作则,上课从不迟到,也极少请假。有一次,他腰扭伤卧床,能下地后就扶着楼梯、栏杆去为学生上课;有一次,他带病为同学上美术欣赏课,实在坚持不了,到卫生室一量体温,39.5℃……

“如果不是翁老师,我现在的生活就不是这样了。”官桥中学美术职高班首届学生翁赐木感慨地回忆道,自己家庭原来极度贫困,1985年自己初中毕业,成绩不佳,本准备回家当一辈子农民。恰好在这时,翁老师办了美术职高班,动员他去就读。初上学时,班上28名同学文化课成绩不好,纪律特别松散,只要老师稍一离开,班级马上乱成一团。翁老师时常做同学们的思想工作,并到教室外巡视,一有同学不守纪律,他便会批评,温文而严肃的语气有着令人敬畏的严厉,被“教训”过的学生不敢再犯错。晚上熄灯后,他总是守在学生宿舍门外,等学生都睡了才走。在翁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大家逐渐改掉了坏毛病,打下了良好的美术基础。后来,翁赐木利用所学的美术专业知识,在深圳开了一家公司,过上了小康生活。


翁火枝每天都骑“老自行车”,最早到学校。

只求教学不求“官”

三尺讲台天地宽


在翁老师的执教下,安溪官桥中学美术职高班办得有声有色。1989年,他被评上省级优秀教师,并被任命为官桥中学副校长。但荣誉和职务的变化,并未让他因此而改变,他依然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继续耕耘在讲坛。

1993年,官桥中学美术职高班停办。翁老师于1999年申请辞去校领导之职,要求专心在第一线教学。当时有人问他:“别人都争着抢着想当后备干部,要求提拔,你为什么要辞职?”翁老师答道:“当行政干部并非我的专长,教书才能发挥我的作用,体现自己的价值。”翁老师坚决地离开了领导岗位。

有些人自领导岗位退下后,就不教书或勉强应付上几节课。翁老师辞职后获批调入安溪沼涛中学任教研员,在之后的7年里,年年担任高二年段美术欣赏课教学,还负责美术第二课堂的组织、教学工作,并担任美术生毕业班班主任。每周课程达21—23节之多,这对于一般教师都难以承受,而五旬开外的翁老师,却上得无怨无悔。

为了不影响美术生的文化课学习,翁老师尽量把专业课安排在课外,因此双休日、假期是他最忙碌的时间。每年寒假,都要辅导学生直到春节前两天才休息,正月初四就开始再为同学进行辅导,正月初六后就带学生到外地进行专业高考。学校组织毕业班老师外出旅游,为争取时间给学生上课,他每年都放弃了。

为顾全“大家”,往往顾不上“小家”。1978年,翁老师结婚时只是一家人简单地吃了个饭,没请过一天婚假;2006年筹备儿子婚礼时,他也没有向学校请过假,即便到儿子结婚的当天上午,他还继续为毕业班的学生上课……


启发式地辅导学生,点到为止。

舍校外办班私利

用爱心浇灌桃李


翁老师从领导岗位辞职时,有关领导征询他要到哪所学校任教,他没有选一级、二级达标中学,而选中了刚增设高中部不久的沼涛中学,因为这所学校是安溪城区高中部最需要发展美术教育事业的,“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以翁老师的名气,如果在校外办美术培训班,一年收入十来万元没问题。但他顾虑到,在校外办班,只能教些美术知识和赚钱,却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权衡再三,他决定舍去私利,关掉校外的美术室。当时沼涛中学美术室教具很少,他把自己平时购买的几十件静物以及石膏头像、几十个装有多年来收集的配有镜框的范图,都搬到学校。如今,美术室有一半静物都是他的私人物品。

沼涛中学初设立美术兴趣班时,尽管没有收费,翁老师也热心辅导,但没有几个学生能坚持学习,不少学生和家长认为第二课堂是学校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不信任。但翁老师不灰心、不气馁,来一个教一个,来两个教一双,虽然进度参差不齐,但他都尽心辅导,并通过电话、家访,不懈地到各个班级做思想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沼涛中学的美术班慢慢由三五人发展到现在,高中每个年段都有两至三个美术教学班、400多名美术特长生。

让沼涛中学2010届美术班毕业生温赐景最为感动的是,在参加美术专业考试之际,他跟翁老师同住一室,翁老师为了让他有更多的学习时间,把他换下的衣服默默地拿去洗干净并叠好。为提高他的色彩绘画水平,翁老师帮他出差旅费,利用暑假带他去福州,让他在自己以前的恩师张老师家学习色彩,最终赐景如愿考进了海南大学。翁老师欣喜不已,分别给他和另外两位同学1000元的资助,并买了三个行李箱作为礼物送给他们。看到他夏天还穿着较厚的裤子,翁老师还体贴地给他买了一套夏装。说到这里,赐景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亦师亦父”的感情他永远铭记在心。

翁老师的许多学生都记得,他帮忙缝补过的一件件衣被,为大家烧的一壶壶热水,照顾生病学生时的慈祥面容,在灯光下讲评绘画作品的亲切话语,深夜在学生宿舍门外徘徊的背影……

微薄工资奖助学

毕生奉献给教坛


翁老师对自己十分“吝啬”,对学生却非常大方。他每年都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帮助贫困学生。官桥中学美术职高班首届学生李瑞扬最为难忘的是,1987年,他从翁老师手中拿到了人生第一笔奖学金20元,心情无比激动。对于当时的他而言,这是一笔“巨款”,也是激励他继续前进的动力。一年后,他以校考成绩全省第一名的成绩如愿考上了集美大学,后来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有一位唐姓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没钱外出参加专业高考,翁老师便主动垫出2000多元帮助他,使这位同学考进了广州美术学院。当这位学生为凑不到1万多元学费而发愁时,翁老师二话没说又出手相助,帮他解决了困难……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2003年开始,翁老师把学校分发的奖金和部分工资作为奖助学奖金,校领导大受感动,曾建议基金以他的名字冠名,但他认为这些钱微不足道,坚持用“沼涛中学培艺奖、助学基金”来命名。该基金至今已经颁发九届,总金额达12万多元。

“没有恩师,我就不可能走向世界。”被誉为中国“十大青年现代雕塑家”的陈文令感慨地说,翁老师非常善于用行动教化学生的心灵。自己坚持读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正是翁老师培养起来的,对其艺术生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如今的翁老师桃李满天下,不少学生学有所成。他欣慰地说,教书育人,就是此生最有意义的事,愿把余生奉献给教坛。正如他所写的抒怀诗“六十光阴弹指经,霜侵两鬓作秋吟,无才社稷为梁栋,有幸教坛毓俊英,以艺度人勤立德,扶贫助学不沽名,老来且喜身犹健,还发余光照后生!”

素者至美

翁老师给人的感觉是安静的。朴素的外表,温和的性格,人淡如菊,与世无争。

就是这样一个安静平静之人,心中却澎湃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他精力充沛,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坚持守护他的每个学生。

天天,年年,就算如今退休享福之际,他也依然如故,不变当初的热情、不改往日的初衷。

“我的幸福是什么?就是把学生度过彼岸,我就功德圆满了!”一句朴素的话语,道出了翁老师朴实无华的内心。

素者至美,朴者无敌。

   来源:泉州晚报
发表于 2012-12-17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9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后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