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溪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54|回复: 0

[安溪新闻] 翻砂作坊严重污染 安溪37家作坊被关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8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些翻砂作坊将废渣等堆放西溪边,一遇雨水就流入晋江

      东南网8月28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徐锡思 吕波 文/图)安溪县城厢镇玉田村,很多房子外墙蒙着黑灰;沿河道附近有众多简易搭盖,屋外堆满了黑色废渣,味道刺鼻。

      一下雨,这些废渣就被冲到河里,通过西溪,流入晋江。而这,却是泉州市民的饮水水源所在。

      污染来自翻砂作坊,这是水暖行业的上游产业。由于严重污染,这处远近闻名的“黑烟村”,被省环保厅挂牌督办。昨日,安溪县组织联合执法,强制关停37家作坊。

      当地翻砂产业经过30年发展,年产值已近5亿元,影响着几千人的生计。带着“民生支柱产业”标签,这场环保风暴能否彻底?

      【现场】

      存在三大污染 37家作坊断电


      玉田村最大的产业是翻砂,而最大的污染也是翻砂。

      翻砂是一种铸模工艺,铸造零部件,加工半成品,是水暖行业的上游产业。其中,采用“冲天炉”烧铸,生产时屋内浓烟滚滚,黑烟外冒,炉上却没有任何除尘设施;冷却产生的黑色煤渣和砂渣,也没有环保处理。

      昨日上午8点,玉田村的翻砂作坊,迎来第一次大规模的联合查处。安溪县环保局、电力、消防以及城厢镇政府等众多人员陆续到达玉田村。在一家作坊,生产的“冲天炉”还烫手,执法人员很快就切断了这家作坊的电源。

      安溪县环保局副局长许贻德说,7月初就开始前期摸底和动员宣传,通知限期整改,之后才进行这次执法,并制定了《玉田村及周边区域翻砂作坊加工行业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许贻德说,前期调查确定了76家翻砂作坊作为整治对象。首期整治中,37家“冲天炉”作坊被切断电源。

      整治中,村民老李用食指刮了一下房子外墙,黑乎乎的墙壁就突然白了一道,“你看看,房子都熏黑了!”
      
      村民们只看到黑烟和废渣,还没看到背后的污染之严重。

      许贻德介绍,至少有三大污染。一是铸造加工铜、锌、铁等金属时直排废气,污染空气;二是砂模浇铸成型产生废渣,影响西溪水源,而西溪是晋江上游;三是抛光等会产生严重的噪音。


一家作坊外的墙壁蒙着厚厚的黑灰

      【调查】

      产业发展30年 年产值近5亿


      作为当地的民生支柱产业,玉田村的翻砂作坊加工行业年产值大约5亿元。记者调查发现,错综复杂的经济账,现在面临着“一刀切”的阵痛式解决。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是长痛不如短痛。”玉田村委会主任陈健全回忆,大概在1983年前后,村里就出现了第一个翻砂作坊,主要生产五金水暖的零部件,之后一路高歌猛进,直到现在。

      玉田村原本并不大,随着这一产业发展,人口越来越多。陈健全说,现在全村常住人口2200人,其中有一半到外地销售水暖五金产品;外来流动人口达8000多人,都是经营翻砂作坊的,“村小共382个学生,本村的只有53个。”

      “一年产值应该有将近5亿元”,对于这些加工点,陈健全估算道。其中,很大一部分贡献,就靠这种落后的“冲天炉”。

      安溪县城厢镇玉田村跟“中国水暖城”南安市仑苍,仅隔一条西溪。时隔30年来比对,两地发展差异巨大,玉田村还在卖零部件,很多还是半成品,客户就是中小水暖厂。而其大多数加工点,就是自家住房或简单临时搭盖的厂房,属于典型的“三合一”。

      全都未过环评 关停却不容易

      安溪县环保局今年摸底发现,不少翻砂作坊加工点办了个体户营业执照,“但没一家通过环评”。

      这样明显的环境污染,为何在过去一直都没能得到集中的整治?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是“不诉不理”的执法机制,另一方面是涉及面广,一时难以解决。

      就在昨日的执法现场,一个经营废铜生意的村民还跑到执法小组跟前抗议。“像这种问题,关系到很多人的利益,村里还真没办法单独行动。”陈健全对此也颇感无奈。

      “最早做这个的都是本村人,后来外地人才多了起来。”村民老李坦言,早期他就是做这行的,十年前,他把房子租给外地人做,他每月坐收房租,一年也有两万多元。

      在当地,众多村民除收房租外,还有一部分人在作坊里入股。此前有执法人员来了,邻居知道后也会通风报信;还有一部分村民在作坊里打工,他们也不愿意失去工作。

      这也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困境。许贻德说,以前每年也就接到三四个投诉,也都进行了处理,但如果要整体取缔却困难重重。这次被省里挂牌督办,泉州市环保局、安溪县政府都非常重视,下定决心,才进展顺利。

      【出路】

      民生支柱产业 治污能否彻底?


      污染触目惊心,治理困难重重。整治方案指出,“如果简单粗暴地取缔,群众就业、生计将成为玉田村的一大隐患”,因此决定采取堵疏结合,统一规划,引导该产业进行转型升级。

      带着“民生支柱产业”标签,这场环保风暴能否彻底?许贻德表示,翻砂本身并不违法,但污染要除,必须摒弃落后的工艺。

      经营翻砂作坊多年的漳州人陈先生,对此显得非常无奈。他坦承确实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但他认为没有给足整改时间,他一时无法筹集到购买新设备的钱。

      根据现有整治方案,一是使用“冲天炉”的作坊必须拆除,更换符合环保要求的中频炉、电炉;二是配套做好废气净化后排放、隔音措施、废渣贮存等;三是补办工商、环保等手续。

      “这次断电是敦促这些加工点整改。”许贻德介绍,对未能完成整改的将立案处罚;对拒不整改且无法按规范要求完成整改的将取缔;对存在严重污染环境的加工点,将依据“两高”司法解释,移送司法机关调查,或追刑责。

      拟规划集中区 或能一举两得

      村委会主任陈健全做了一番调查:为了全村的支柱产业,村民同意尽快完成整改,但问题是资金从何而来。

      一位作坊主介绍,购置一台中频炉加上配套的设施要几十万元;电炉的耗电量又很大,不如烧煤划算。最重要的是,他不知道作坊还能做多久,“我们主要供应的都是一些小型水暖厂,常常有上顿没下顿,怕投的钱打水漂”。

      陈健全还算了另外一笔账。如果把煤炭燃烧率、用电量、废物(如粉尘中的铜粉)回收等综合计算,生产效率提高,两年就能拿回投入了,赚钱不是问题。

      对于前期投入过大的问题,陈健全提议整合小作坊,“几个小作坊合作,开一家大的厂,采购设备就轻松了”。他说,征集完意见后,还将集中向上级反馈寻求支持。

      “按照远期规划,应该是要建立集中区,统一处理废气、废渣。”县环保局副局长许贻德认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地土壤污染,以及晋江上游西溪的水质问题。

      来源:东南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