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溪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32|回复: 2

[我要爆料] 尖仔山 一个人的村庄 守祖地 六十岁仍未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7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村庄,只有她一个人。

她是65岁的郭金墘。为了守候祖先留下的土地,她至今未嫁。


这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村庄,名叫尖仔山,鼎盛时期有300多名村民。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村民们都搬走了,在别的地方落地生根。

这个一个人的村庄,既不在深山老林,也不是人烟荒芜:距晋江市区仅半个多小时车程,交通便利;几百米内,有几家工厂;再远一点,就是其他村子的民居了。


转播到腾讯微博


每次出门,“小黑”总是寸步不离

一人一庄

狗为伴 种姜为生

从晋江市区出发,经双龙路、县道319,到内坑白垵村后,往南一条小土路走,经过一个制煤厂,就到了尖仔山。尖仔山离大路不远,但小路多,即使常走的人,有时也会走错路。方圆两三百米,一个制煤厂,一栋民居。10多年前的一次台风,抹去了尖仔山的最后一栋老屋,郭金墘建起了这栋房子。


转播到腾讯微博


“阿黄”平常负责看家,是老人的生活伴侣之一

这是一栋石头土坯房。屋顶和屋外的凉棚是用竹子和木板搭的,凉棚上爬满了藤蔓植物,不仅隔热,还能当中药卖。屋外放着茶几和长椅,是老人平时休息纳凉的地方。她养了两条狗,“小黑”和“阿黄”。上了年纪,老人在屋前的一小块菜地上种了些姜,还搭了鸡舍,养了十来只鸡。

老人的生活来源就是这些鸡下的蛋,这块姜地,和低保。

屋里,老人用塑料帘子隔出了厨房。常年用柴火灶,屋内的另一侧,是用木板隔起来的卧室。10多年前,镇里花钱特意为老人架设了电线,这里才通了电。

十几年 日夜如斯

老人每天的生活很简单。在做早饭前,老人先喂鸡。“咯咯咯,咯咯咯”,一阵呼唤过后,放养到附近田地里的鸡就会争先恐后地跑回来吃食。喂完鸡,她到菜地里管护一番。然后,烧火做饭,附近荒废的田地里,总能捡到足够的柴火。

吃过早饭,她将鸡舍中的鸡蛋一一挑出。再将成熟的生姜摘了,拣洗干净。载着鸡蛋和生姜,她骑着三轮车出发到附近的菜市场去卖。每次“小黑”都会跟着她出去。“阿黄”则乖乖看家。

午饭过后,老人会在凉棚下的躺椅上小憩。晚上,扫几眼电视,她就早早睡觉。

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过了10多个春秋。

今年70岁的内坑深圳人吴老伯,原本在林场当护林员。今年年初,吴老伯退休了,来这里和她作伴。

守祖地 没空嫁人

“我要守候祖先留下来的土地,哪有空嫁人啊?”

300多年前,尖仔山的郭氏先祖从同安搬到这里繁衍生息。民国时,这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有着300多人的村落。上世纪40年代初,村里人陆陆续续搬走了。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只剩郭金墘一家了。村里的老屋逐渐倒塌消失。

郭金墘说,当时父母都是二婚的,前前后后家里孩子共有11个。“新中国成立后划分生产队,我们一户单独成立一个生产队。”再后来,因为太穷,没人愿意嫁到这里,她的兄弟们都搬到南安等地谋生,姐妹也都嫁了出去,家里只有她和弟弟。10多年前,相依为命的弟弟去世了,从那时起,尖仔山就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转播到腾讯微博


采访间隙,郭金墘看着一个人的户口本发呆

上年纪 卖地养老

郭金墘说,多年来,自己一直一个人苦苦支撑。年轻时,辛苦些还能过得下去,现在上了年纪就比较困难了。

“10多年前,白垵村要建中学,我本想把这里的40多亩土地都捐献出去。但这里位置较偏僻,不适合建中学,也就没捐。现在,年纪大了,快支撑不下去了。过几年,我打算把这里的土地卖了,搬到城里去养老。以后,尖仔山或许就这样没了吧。”郭金墘有点黯然地说。


转播到腾讯微博


凉棚上爬满了藤蔓植物,郁郁葱葱

缘何荒废

2007年8月出版的《晋江市地名志》中,“内坑白垵村”条注明,“包括白垵、岐山2个自然村。岐山村名以山名而取。”已经没有了“尖仔山”的存在。但是,当地村民和内坑镇民政办王先生,都还知道“尖仔山”的存在。“我上报一些地名材料时,每次都会把‘尖仔山’列进去。”王先生说。记者多方访查得知,尖仔山的荒废,有以下几种说法。

土匪骚扰说

这是尖仔山荒废之因的主流说法。78岁的郭金兴老人,原本是尖仔山的村民,他们一家在1947年从尖仔山搬走了。在他看来,村民出走是因为土匪骚扰太厉害了。

“我现在想起来都害怕啊。当时内坑这边有很多土匪,经常来我们村偷牵牛羊。郭金墘的一个堂叔公是当时村里最强势的人,因为阻止了一场土匪盗牛案,没几天,就被报复打死了。后来,土匪们变本加厉,什么都抢,我们家5年被抢了4次。”郭金兴说,后来,他们一家到湖内村社仔自然村去投靠亲戚,村里面的人也大都是那几年搬出去的。

异姓冲突说

晋江市方志办一名工作人员说,尖仔山村民出走,土匪骚扰可能只是直接原因。《晋江市军事志》等资料显示,晋江的不少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确实有土匪横行,但匪患较严重的地区是永和马坪、东石檗谷等地,内坑白垵一带则没有资料直接记载。

“白垵是一个杂姓村,村民的出走,可能是当时尖仔山的郭姓村民与其他姓村民产生了冲突。历史上,异姓冲突导致全村搬迁的事例很多。”方志办的这名工作人员说。

土地贫瘠说

内坑镇民政办工作人员王先生认为,尖仔山村民的出走,也有可能是因为土地贫瘠。他曾去过几次尖仔山,地处小山包上的尖仔山,土地较为贫瘠。

上述方志办工作人员也认同这种可能性。

故地旧人

杂居各地 常常联系

郭金兴上一次回尖仔山已经是七八年前了。从尖仔山搬出去后,他们一家搬过几次家,现在定居在湖内村。

“搬出去的村民,如今都杂居在各地了。有人搬到官桥,有人搬到社仔自然村、湖内村,还有一些搬到了石狮。在外面安顿后,大家都不想搬回去。”几天前,郭金兴又回了一趟尖仔山。太久没回去,他这个曾经的村民走错了好几次路。

记者在白垵村白垵自然村找到了两户当时尖仔山的郭姓村民后代。其中一户介绍,搬到白垵的郭姓村民有5户左右,自己一家是新中国成立后搬到这里的。“奶奶在世的时候说,当时尖仔山经常被土匪骚扰,以前清明都有回去扫墓,13年前,找不到墓就没有回去了。”另一户村民说,他们家是60多年前搬出来的。“现在扫墓也都在这边了。我们尖仔山的人虽然搬到各处去了,但是很多人都一直保持着联系,遇到红白喜事,都会相互来往。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发表于 2011-9-18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可怜的老人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天妞妞 发表于 2011-9-18 17:00
真是可怜的老人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