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溪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43|回复: 0

[安溪新闻] 安溪湖头大写民生构筑幸福小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7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头“村村有公园”

三安光电产业园鸟瞰图

湖头滨溪景观效果图


    去年,湖头升格为省级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站在转变提升的更高起点,这座千年古镇,正谋划推动“工贸强骨、文化铸魂、生态健身”等一系列“大动作”。采访中,“民生”成为湖头干部群众述说的高频词和关键词。在小城镇建设中,从政策指向到资金盘子,湖头都将“尊重民意、立足民本、着力民生”贯穿始终。

    2011年,湖头镇新建、续建项目共41个,总投资68.0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38亿元,完成37.06亿元,比增134.6%。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0.05亿元,比增17.2%;财税收入2.76亿元,比增34%。

    如今,湖头一街(历史文化街)、二区(生态公园区、滨江商住区)、三圈(民生经济繁荣圈、中央商务经济圈、生态旅游文化圈)、四园(三安光电产业园、三安钢铁产业园、三元水泥产业园、安湖物流产业园)的发展格局已初现雏形,今后将加快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文化古镇、科技新城。

    产业重构 落地生金

    2011年10月18日,总投资150亿元的三安光电产业项目开工,成为福建民营企业产业项目洽谈会后全省对接最快的项目——走下签约台不过短短20天,便完成了土地平整、厂区道路和产品展示馆建设,达到开工条件。湖头小城镇建设,俨然搭上了“火箭速度”。

    这是湖头为产业换血重构注入的一脉新鲜血液。作为老工业乡镇,为摆脱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泥潭,近年来,湖头念起了“关、改、转、上”四字诀:先后关停2家水泥厂、1家炼铁厂和所有机砖厂,停业整顿1家发电厂;支持三安钢铁企业投入16亿元实施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每年削减SO2排放量4000多吨、粉尘排放量280多吨;整合所有水泥厂,启动总投资15亿元的新型环保400万吨旋窑水泥项目;全力布局新兴产业,上新项目、好项目。去年以来,湖头引进了安湖物流园、华固服装等项目,传统食品产业园、金能源、中国南方药材交易市场、娃哈哈食品、红冠饮料等项目正在洽谈。二、三产业持续发力,农业也不落后。湖头米粉成功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加快品牌宣传推广,规范生产流程,售价从一斤2至3元涨到10多元。

    “选择符合民意的项目,让每一块土地产生效益,把每一笔账向群众算清楚,这样做,小城镇建设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把民生当做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最终归宿,湖头正加快从“传统工业重镇”走向“现代科技新城”,GDP染上了盎然的绿意,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湖头新城将着力实施“125”产业计划,打造1个年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园区,2个年产值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5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大型企业,使规模企业产值达到250亿元,财税收入达到10亿元。

    新城建设 民生优先

    “绕堤柳借三蒿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如今,湖头人工湖畔景色一新。西溪两岸,规划展示馆、新华都商业广场、金桥城市广场等相继落户投建,新农村示范区正在酝酿蓝图;小小的河滨景观区,移栽了从全国各地引进的百余种花木,不仅尽收四季之美,还可兼作青少年生物教学基地;树池外延做成了木椅,可供行人休憩……

    “湖头新城建设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百姓更幸福。城乡一体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把农民赶上楼,而要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居住就业、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种种便利,真正过上市民生活。”秉持这一理念,湖头推出了一系列总投资约15亿元的民生项目,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截至去年年底,环城路已完成投资1.38亿元,湖头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即将开工;现有环卫工人161人,在册镇级环卫保洁人员45人,垃圾焚烧场1个、垃圾运输机动车35辆,做到垃圾及时清运;总投资近亿元的俊民中学二级达标系列项目、三安小学、慈山学校系列项目已全面竣工;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陆大医院已投入使用,并和泉州第一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境内西溪河段进行清淤整治、河滨路美化及河堤改造加固等先后投入1亿多元。

    今年,湖头将力争在教育、公园、医疗、文体场馆等民生设施投入1.2亿元,完成四旁绿化50公顷;确保湖头污水处理厂完成主体工程、主干网铺设及设备安装调试;加强垃圾处理项目运营监管;加快农村改厕行动;加快自来水厂扩建等。

    新古并茂

    文化铸魂

    傍晚,新落成的尚大公园,音乐声准时响起,几十位大妈大嫂正踏歌起舞,扭腰、伸腿、甩手、踏步、转圈、跳跃,活力十足;一旁,孩子们在体育器材上健身,老人们手拈棋子争夺“楚河汉界”……得益于“村村有公园”战略,这样的亮丽风景,正在湖头大小村落上演。目前,湖头正全力推进7个村级公园建设,公园数达到15个。借助这些平台,广场文化节、迎新春活动月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年累计参加12万人次,民间自发成立了围棋协会、冬泳协会、广场舞小团队等多个文艺团体。小城镇的亲和力、人情味、文化氛围在进一步提升。

    当新的文化风尚正一点一滴地渗入小镇肌理骨髓,日渐内化为群众的生活习惯,传统文化也得到保护与开发,老树新枝,一时竞放芳华。在小城镇建设中,湖头将积淀深厚的李光地、泰山岩朝圣、湖头小吃、湖头米粉四大品牌文化发扬光大,做足文章:作为名相李光地的故里,湖头着力实施李光地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通过修编出版《榕村全集》、举办全国性主题对联大赛、学术研讨会等扩大影响,保护、恢复和管理好“相地府衙群”,打造集凭吊、文化体验与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李光地文化园,9月将竣工并投入使用。此外,今年,湖头还将加快泰山岩扩建工程和生态体验区的规划设计,举办首届湖头小吃文化节等。

    □本报记者 郑意凡

    通讯员 林倩 文/图

    (来源: 泉州网-泉州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