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婆担柴火回家
六旬婆老当益壮,肩担两捆重达80斤的柴火仍健步如飞……这是记者日前在安溪长坑福春村见到的一幕。这位叫英阿婆的老人说,孩子都已成家立业,她和老伴种茶养猪过日子,每个月她都上山割一些柴草回家。她对这样的生活“很知足”。
□早报记者 陈彦琳 刘波 实习生 许雅玲 文/图
阿婆担柴火行山间
阿婆个头不高,瘦瘦小小,她的肩头搭一根光溜溜的木扦担,两头分别插着一大捆枯草。另一只手则拄着一根木棍,斜撑在地上休息。
阿婆的衣服、裤子都沾上尘土和杂草。额头上,一缕缕银发渗出细密的汗珠。阿婆伸手一擦,拽了根青草,放在嘴里嚼着。咧着嘴露出一口银牙,脸上的褶皱笑成一朵花。
“这么一担有80多斤,可烧上好多天呢!”阿婆休息了小会,擦把汗后,扛上扦担继续上路。一黑一白两条小狗跟在阿婆身后,亲昵乱窜。
喂头猪仔自给自足
一座简陋的小棚屋,用水泥分成两栏。一边是堆放枯草的柴火间,另一边养着一头小猪。
去年12月,山下的卖猪人载着猪仔到村里卖,阿婆花了950元钱买了它。“我都是养一头,卖掉了再重新养一只,一只猪仔长大要一年半载哟。”阿婆笑呵呵地说,猪长大了能卖个几千元。
阿婆卸下肩上两捆枯草,躬身托起扛进柴火间,就势往前一抛,枯草便乖乖堆在垛上。两只小狗则慵懒地趴在草堆上休憩。
整理完枯草,阿婆拍拍双手,发出清脆的掌声。捡起木扦担、绳索,提上镰刀,收工回家。
阿公管茶阿婆浇菜
公路另一侧,阿婆和老伴的家就在那儿。
阿婆的两个儿子住在山下,经常要出海打鱼,每逢过年才有空来看望他们一次。
“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我们两个老人种茶卖猪的钱就够生活,挺自在。”每天早上6点,两位老人准时起床。阿公吃了早饭就到离家不远的山上管理茶园,阿婆则下地挑水浇菜。若是猪圈里的柴草没了,她就约上附近养鸡的农妇一起上山割草。阿婆和阿公就这样自食其力,恬淡温馨地生活着,阿婆感到“很知足”。
斜阳下,阿婆和两只狗慢悠悠地走在回家的小道上,和煦的阳光将阿婆的身影拉得老长……
来源:泉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