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宅门楣上的四个字引发读者持续关注和揣测
《门楣留四怪字 后人不懂啥意思》追踪
泉州网-泉州晚报讯 (记者廖培煌 实习生黄枫 文/图)4个怪字激起千层浪。本报10日第6版、12日第7版和15日第4版对安溪蓬莱科港自然村陈氏老宅门楣留4个怪字的报道,引来众多读者的讨论。昨日,石狮市科协主席何子晖、泉州师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杨秋生副教授、福州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导师施晓宇教授等人认为,这4个字应该是“丘山贻燕”,他们对4个字的解释也如出一辙。
读者: 陈氏先人家世显赫
近日,又有多位读者致电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对4个怪字进行解读。读者陈先生认为,后面两个字是“贻燕”无误,但前面两个字他比较倾向认为是“丘山”。读者黄先生说,从古厝的规模来看,当时的陈氏先人可能是一方权贵或者是有家底的文化人,爱好风雅,便自己写或请人写出这4个字,请人篆刻在门楣上,用来表明家世显赫,让后人有荣耀感。
科协主席:确定为“丘山贻燕”
何子晖两次致电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这4个字确定是‘丘山贻燕’。”他说,这4个字基本上是金文,其中第二个字“山”是金文的变体,有点偏向于甲骨文。“丘山”有个典故:东汉有位官员叫陈寔,号太丘,即陈太丘。在他死后,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写了陈太丘碑文,里面提到“及文书赦宥时,年巳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陶渊明《归田园居》诗中也提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贻燕”即为后代子孙留下根基,“丘山”指好的地方,“丘山贻燕” 寓意给后世子孙留下安乐的地方。
专家:怪字为“丘山詒(貽)燕”
在看完记者发过去的图片后,杨秋生副教授、施晓宇教授的看法与何子晖的看法一致。他们均认为,这4个字是“丘山詒(贻)燕”,而非“北公贻燕”。
杨秋生作了详细解读。“丘山詒燕”:第一个字读成“丘”应该沒有疑义,金文作 。第二字读为“山”似乎更合文义,甲骨文作 ,此处适当作些变形。释为“公”字不妥,篆书“公”作 ,从八(別),向外分开,而匾上字尖朝上,差异较大。第三字读为“詒”,从言,篆书作 ,匾上字讹为从“函”,函与言古文相近,言 ,函 。“詒”后来也写作“貽”,貽(詒)燕,典出《诗经》【詒燕】《诗·大雅·文王有声》:“詒厥孙謀,以燕翼子。”郑玄笺:“传其所以顺天下之谋,以安敬事之子孙。”
“丘山詒燕”意思是:在此山林筑构居所,为子孙妥善谋划,使其安乐。“丘山”有归隐之义,如《蔡伯喈陈太丘碑》:“及文书赦宥时,年巳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四门备礼,闲心静居。”
施晓宇教授认为,这4个字应系“丘山贻燕”,他也讲述了一些典故。贻燕(yí yàn)出自《诗·大雅·文王有声》:“詒厥孙謀,以燕翼子。” 毛传:“燕,安。翼,敬也。”后以“贻燕”谓使子孙安逸。《后汉书·班固传下》:“贻燕后昆,覆以懿铄。” 李贤注:“遗燕安於子孙也。”晋·陆云《国起西园第表启》:“遗训百世,贻燕子孙。”唐·白居易《许昌县令新厅壁记》:“吾家世以清简垂为贻燕之训,叔父奉而行之,不敢失坠。”
来源:泉州网-泉州晚报 |